詩詞典故·八詔蠻
【出典】 《新唐書》卷二二二上《南蠻傳上·南詔傳上》:“南詔……本哀牢夷后,烏蠻別種也。夷語王為‘詔’。其先渠帥有六,自號‘六詔’。……蜀諸葛亮討定之。蒙舍詔在諸部南,故稱南詔。”又,同書卷二二二中《南詔傳下》:唐西川節度使高駢“筑戎州馬湖、沐源川、大度河三城,列屯拒險,料壯卒為平夷軍,南詔氣奪。……先是,有時傍、矣川羅識二族,通號‘八詔’。”
【釋義】 夷語稱王為‘詔’。唐時,云南的少數民族(被稱為“蠻”)曾成立南詔國,五代時改稱大理國。后為蒙古所滅。南詔的時傍、矣川羅識二族,一度號稱“八詔”。宋詞中常借“八詔蠻”泛指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
【例句】 賢將開關,威竦西山八詔蠻。(黃庭堅《采桑子》[馬湖來舞釵初賜]397)這里用“威竦八詔蠻”稱譽地方長官威懾一方。
上一篇:典故《八袠》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八跪蟹》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