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金甌
【出典】 《梁書》卷五六《侯景傳》:“及太清二年,景果歸附,高祖欣然自悅,謂與神通,乃議納之,而意猶未決。曾夜出視事,至武德閣,獨言‘我家國猶若金甌,無一傷缺,今便受地,詎是事宜;脫致紛紜,非可悔也。”唐·司空圖《南北史感遇十首》其五:“兵圍梁殿金甌破,火發陳宮玉樹摧?!?見《全唐詩》卷六三三)
【釋義】 金甌,本指黃金之甌(一種盆盂類的器皿)。南朝梁武帝曾用以比喻其國土的完整和鞏固。他曾決意接受反復無常的軍閥侯景降梁,后侯景攻梁,導致梁朝喪土亡國,如同金甌破缺。故司空圖在詠及梁朝歷史時用“金甌破”來比喻。后多用之詠喪土亡國。
【例句】 ①何勞玉斧,金甌千古無缺。(曾覿《壺中天慢》[素飚漾碧]1326)這里反用“金甌缺”之典,借以比擬圓月,同時暗寓國土完整,永遠不會淪喪缺損的祝愿。②沙溪遠標銅柱界,關河盡補金甌缺。(張榘《滿江紅·壽壑相》2685)這里“補金甌缺”指恢復被入侵中原者所占領的宋朝領土。言壑相(即賈似道)恢復了宋朝所喪失的國土,實為諛頌之詞。③黃旗紫蓋,中興運,鐘王氣,護金甌。(王埜《六州歌頭》[龍蟠虎踞]2715)這里的金甌指國土的完整。言金陵龍蟠虎踞,為王氣所鐘,它能保衛國家山河的完整。
上一篇:典故《金玉滿堂》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金盤露》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