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伶倫
【出典】 《呂氏春秋》卷五《仲夏紀·古樂》:“昔黃帝令伶倫作為律。伶倫自大夏之西,乃之阮隃之陰。取竹于嶰谿之谷,以生空竅厚鈞者,斷兩節間,其長三寸九分,而吹之以為黃鐘之官,吹曰舍少。次制十二筒,以之阮隃之下,聽鳳皇之鳴,以別十二律。其雄鳴為六,雌鳴亦六,以比黃鐘之宮適合。黃鐘之宮皆可以生之,故曰黃鐘之宮律呂之本。黃帝又命伶倫與榮將,鑄十二鐘以和五音?!薄兑住ねㄘ则灐罚骸岸潦?,人主致八能之士,或調黃鐘,或調六律……或調正德?!睎|漢·鄭玄注:“取習曉者使之調焉?!?據《太平御覽》卷二八引)
【釋義】 “伶倫”,又作“泠淪”或“泠綸”,相傳他為黃帝時的樂官。受黃帝命,采竹為管以定音律,鑄十二鐘以和五音。后世常用伶倫借指通音律的人。舊時于冬至,君主請通曉音律的人調整音律。故又借以詠冬至。
【例句】 昨夜伶倫聲里,一氣排陰直上,陽德與時新。(魏了翁《水調歌頭·李參政壁生日》2390)這里以伶倫代指奉命于冬至調整音律的人,借以表示李氏生日在冬至后一日。
上一篇:典故《令鴆為媒》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伶玄》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