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以其所愛及其所不愛
【題解】
本則選自《孟子·盡心下》。
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仁者以其所愛,及其所不愛(1);不仁者以其所不愛,及其所愛。”公孫丑曰:“何謂也?”“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爛其民而戰之(2),大敗。將復之(3),恐不能勝,故驅其所愛子弟以殉之(4)。是之謂以其所不愛及其所愛也。”
【注釋】
(1)及:到,推及。(2)糜爛其民:驅使百姓戰斗而血肉遍野。(3)復之:再戰。(4)子弟:指太子申。朱熹《孟子集注》:“以土地之故及其民,以民之故及其子,皆以其所不愛及其所愛也。”
【導讀】
孟子和孔子一樣,都強調“仁”,即“仁愛”。他認為,仁者應當把對自己所愛的愛心推廣到他本來不愛的人身上。愛自己所愛的人容易做到,但愛自己本來不愛的人就未必人人都能做到。所以孟子提倡的這種“大愛”、“博愛”,今天仍有發揚光大的必要。
【思考】
1.孔子與孟子的“交友之道”有什么異同?
2.愛心不因感情親疏而有別,不僅愛自己的親人,而且愛一般的人。你認為在社會生活的哪些方面尤其需要提倡這種精神?
上一篇:知人論世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君子之交淡若水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