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王右丞集
詩文別集。十卷,其中詩六卷。唐王維撰。唐代宗好文,嘗聞王維樂章,令維弟王縉進呈,縉言其兄“開元中詩百千馀篇,天寶事后十不存一。比于中外親故間,相與編綴,都得四百馀篇”(《舊唐書·王維傳》),編輯成十卷。宋人著錄卷數與王縉輯本合。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云:“建昌本與蜀本次序皆不同,大抵蜀刻《唐六十家集》,多異于他本,而此集編次尤無倫。”顧廣圻曾在清宣宗道光(1821—1850)年間發現一個宋蜀刻本,并在《王摩詰集跋》中云:“題《摩詰集》者,蜀本也;題《王右丞集》,建昌本也。”建昌本,前六卷詩,后四卷文,自是唐代宗寶應二年(763)表進之舊;而蜀本第二以下全錯亂,故《直齋書錄題解》斥為“尤無倫”。由此看來,錢曾述古堂藏南宋麻沙刻本,當淵源于建昌本,此刻集中《送梓州李使君》亦作“山中一半雨,樹杪百重泉”,即藏書家所謂“山中一半雨”本。蜀刻本今藏于北京圖書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曾據以影印出版。麻沙本歷經季振宜、徐健菴、黃丕烈和陸心源皕宋樓,今為日本靜嘉堂文庫所有。劉辰翁評點唐詩中有王維詩,系抽取建昌本《王右丞文集》中的詩歌部分六卷,作有評點,有元代刻本。《四部叢刊》所收《須溪先生校本唐王右丞集》六卷,即據此本影印。明人另有重刊,題作《唐王右丞詩劉須溪校本》。明人顧璘又有評點本《王摩詰詩集》七卷,有凌濛初刻閔氏朱墨套印《盛唐四名家集》本。明人顧可久又有《唐王右丞詩集注說》六卷,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刻印。此二家注評,皆源自劉辰翁評點本,須溪的評點文字均附于集中。在現存的王維集中,明人顧起經《類箋唐王右丞詩集》十卷,是最早的箋注本。此本將原來的六卷詩集析為十卷,分體分類作注;末附以四卷文,凡六十四篇,無注。以上諸本中,顧璘、顧起經注本中羼入王涯《太平詞》、《閨人贈遠》、《獻壽詞》、《秋夜曲》等三十幾首詩。劉辰翁本未嘗有混入,而顧氏竟有此誤。清人注本以趙殿成《王右丞集箋注》最為有名,也是迄今為止最好的注本,除箋注全部詩文外,并附評語,對作者可疑的作品加以說明,間加考訂。集中又收輯有關王維生平和書畫評論的資料,作為附錄。此箋注本先后收入《四庫全書》及《四部備要》。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曾于1961年將趙殿成注重加校訂,排印出版。鄭振鐸《世界文庫》以《四部叢刊》影元刊為底本,亦將趙注作為重要的參校本作校訂。
上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王世貞
下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王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