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元遺山集
詩文別集。四十卷。元好問撰。蒙古忽必烈中統三年(1262),東平嚴忠杰即刊有《元遺山先生集》四十卷,包括詩十四卷、文二十六卷。李冶、徐世隆各為序,杜仁杰、王鶚跋。此本今已佚。今存明孝宗弘治十一年(1498)李翰、儲巏重刊本,詩文仍四十卷,增集評一卷并李、儲二序。今《四部叢刊》本即據烏程蔣氏密韻樓藏弘治本影印。清代有圣祖康熙(1662—1722)年間無錫華希閔重刻本、《四庫全書》本,皆據弘治本而刪去李、儲二序。華本增附錄詩五首。今傳世的重要刻本還有清宣宗道光三十年(1850)張穆刻本。此本在康熙本的基礎上有所增補,計詩十四卷,在原來一千二百八十首之外,又從施國祁所輯逸詩得八十二首,共一千三百六十二首;文二十六卷、附錄一卷、補載一卷、考證一卷、新樂府(詞)四卷、《續夷堅志》四卷、年譜四種(翁方綱譜、施國祁譜、凌廷堪譜、李光廷譜),其中附錄與補載二卷均有所增益。清德宗光緒七年(1881),方戊昌讀書山房重刊張本時又有所增訂,并附有趙培因《考證》三卷,均可堪稱為集大成的本子。全集以外,詩集單行本有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刻本。此刻在元刻全集的基礎上增詩八十一首歸入各體,厘為二十卷。元刻尚有黃公紹本,亦二十卷,但收詩僅七百馀首,為一選本。此外,尚有汲古閣本、潘是仁輯校本。《四庫全書》于全集外,又收《遺山詩集》,乃據汲古閣本。惟毛晉以元好問為元人,乃改歸于金。清道光(1821—1850)時,施國祁《元遺山詩集箋注》仍按全集十四卷體例,但數量上則稱“續采八十一首,今補一首”(“例言”),計得一千三百六十一首。195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排印出版。1986年,中國展望出版社出版賀新輝輯注《元好問詩詞集》,作品又略有增補。詞集《遺山樂府》五卷。據《四庫未收書目提要》:“御定《歷代詩馀》載詞人姓氏云:‘《遺山樂府》,錢塘凌雲翰編輯。’”今有明《百家詞》本、雙照樓據明弘治高麗晉州本影印本、《疆村叢書》本。數量上以唐圭璋編《全金元詞》最為完備。1990年,山西人民出版社排印出版了由姚奠中主編的點校本《元好問全集》。此書以光緒(1875—1908)年間方戊昌本為底本,參校現存其他各種版本(包括底本較早的一些抄本),詩文方面又有所增補。六十卷,計詩十四卷、文二十六卷、詞(附散曲)五卷、《續夷堅志》四卷、附錄十一卷(包括有關序跋、傳志、贈答共四卷、《詩文自警》一卷、清李光譜撰及近人繆鉞撰年譜二種六卷)。是迄今最完備的一個本子。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元遺山詩集箋注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六臣注文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