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張栻
字敬夫,或作欽夫,又字樂齋,學者稱為南軒先生,綿竹(今屬四川)人。張浚之子,少穎異,隨父官永州、連州及湖湘各地,從趙鼎受學,又曾往衡山向胡宏問河南程氏之學,備受前輩學者稱贊。南宋孝宗隆興元年(1163),以蔭補官,甫登仕途即以氣節自負、以功業自許,內贊密議,外參庶務。孝宗亦喜其少年有為。次年,北伐失利,其父被迫去位,病故。栻憤而屏居舊廬,不預人事。乾道四年(1168),起復知嚴州。次年,為吏部侍郎兼起居郎侍立官。孝宗每咨以時政,栻侃侃而論,頗受重視。栻念靖康之恥,心系一統大業,積極上言。后因與宰輔意見不合,出守袁州。淳熙二年(1175),改知靜江府,經略安撫廣南西路,有惠政。淳熙五年,任秘閣修撰,改荊湖北路轉運使,知江陵府,在任期間禮遇諸將、安撫士卒,勉以忠義。常巡視諸郡,訪貧問苦,省刑薄賦,秉公執政,頗受郡民愛戴,亦為權奸所嫉。屢求去,不許,后以病力辭,詔以右文殿修撰提舉武夷山沖祐觀,未及拜命,病卒。聞喪,四方賢士大夫往往出涕相吊,靜江、江陵兩府百姓哭之尤哀。栻有其父風,廣交結。一時知名之士人,如朱熹、呂祖謙、楊萬里、張孝祥、周必大、胡銓、辛棄疾、陳亮、陳傅良、虞允文、劉過、潘端叔等皆有或深或淺的交往,又在所至之處建立書院,培養后進,彭龜年、游九言、游九功、吳翌等皆出其門。栻詩多流連光景、描山繪水之作,但頗有興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贊其“永州所題三亭陸山諸詩,時方二十馀歲,興寄已落落穆穆如此”。其《立春偶成》、《題福巖》、《和元晦醉下祝融峰》、《東渚》、《麗澤》、《西嶼》、《題城南》、《采菱舟》皆是寫風光山水之佳作。其詩風清新雋永,頗具哲理,時見理趣。一生著作極富,有《易說》、《癸巳論語解》、《書說無逸解》、《孟子詳說》、《癸巳孟子說》、《經世紀年》、《通鑒論篤》、《諸葛武侯傳》、《奏議》、《伊川粹言》、《希顏錄》、《張子太極解義》、《南軒先生問答》、《南軒詩集》等。朱熹為撰神道碑,今人胡宗楙為撰《張宣公年譜》。《宋史》卷四二九有傳。
上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張右史文集
下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張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