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宋之問
一名少連,字延清,排行五。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陽)人,一說虢州弘農(今河南靈寶)人。唐高宗上元二年(675)登進士第。武周天授元年(690),與楊炯分直習藝館,后授洛州參軍,轉尚方監丞、左奉宸內供奉。因依附張易之,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坐貶瀧州參軍。神龍二年春,逃還洛陽,匿張仲之家。會仲之與王同皎謀殺武三思,之問令兄子告發其事以自贖,擢授鴻臚主簿,天下丑其行。不久,轉戶部員外郎,兼修文館直學士。景龍二年(708),遷考功員外郎,景龍三年,知貢舉。因遭譖毀,貶越州長史。睿宗景雲元年(710),以曾諂附張易之、武三思,再流徙欽州。玄宗先天(712—713)中,賜死徙所。宋之問為武后中宗朝宮廷詩的代表作家,其詩多應制奉和之作,以詞采音韻精切工整著稱,與沈佺期詩歌風格、內容相近,號稱“沈、宋”。他們在齊梁新體詩與樂府民歌及王績、楊師道、上官儀已有的五律、七律形式的基礎上,吸收上官儀的“六對”、“八對”說和“初唐四杰”的五律創作經驗,使五律更為成熟,達到了“典麗精工”的地步。胡應麟說:“七言律濫觴沈宋。”對此作有充分肯定。晚年流放途中所作詩,寫景抒情,較之早期應制之作,不僅內容較為充實,且含蓄凝煉,詩風亦有明顯變化。如《渡漢江》、《度大庾嶺》、《至端州驛見杜五審言沈三佺期閻五朝隱王二無競題壁慨然成詠》等,抒發遷謫之悲,沉痛哀切,感情極為真摯。另外,一些送別詩如《送杜審言》也真摯動人。還有一些描寫女性詩,表現了他對女性的同情和歌頌,如《息夫人》、《浣紗篇贈陸上人》等,一些山水之作寓情于景,亦有一定的藝術性。唐人對宋之問評價甚高,元稹云:“唐興,官學大振,歷世之文,能者互出。而又沈宋之流,研練精切,穩順聲勢,謂之為律詩。由是而后,文體之變極焉。”(《唐檢校工部員外郎杜君墓志銘并序》)。充分肯定其在詩史上的地位。宋之問集原有其友人武平一輯集十卷,今傳本已非原貌。今存詩三卷,見《全唐詩》卷五一至五三,《全唐詩補編》輯有佚作。《舊唐書》卷一九○中、《新唐書》卷二○二、《唐才子傳》卷一有傳。
上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孟浩然
下一篇:詩詞研究·宋詩研究在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