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填詞的形式來進行詞學批評,是清代論詞者偶或采用的一種輔助性的論詞方法。它與論詞絕句是一對姊妹形式,都是在學術研究中部分摻入了創作的成分。其特點也基本上同于論詞絕句,篇幅短小,凝煉精警,一事一議,觀點深刻鮮明。
由于它比論詞絕句更多地受到體裁格律的約束,因此論詞者通常選擇格律較簡單、篇幅較短小的詞調來填,使自己的觀點能夠更自如地表達,同時采用組詞的方法,來擴充其容量。
論詞詞的產生,大體與論詞絕句相似。但有一點值得注意:宋代以來至明清的詞人,多喜愛填詞來題寫他人或自己的詞集,這種題詞集詞,已部分具備了品藻詞人、概括詞風、以議論為詞的成分。如清初朱彝尊《解珮令·自題詞集》云:“不師秦七,不師黃九,倚新聲、玉田差近。”又其訂《詞綜》殺青,題《摸魚子》云:“別裁樂府,譜漁笛蘋洲,從今不按,舊日《草堂》句。”都可視作論詞詞的前身或雛形。論詞詞的代表作當推近人朱祖謀的《望江南·雜題清朝諸名家詞集后》二十四首,補二首。所論詞人起屈大均、王夫之,迄陳洵、況周頤,或人各一首,或二人合為一首,凡三十一家。評論恰當,新見叢出,屢為后人所征引。1936年,盧前(冀野)讀清人陳乃乾所輯《清名家詞》一百家,作論詞詞《望江南·飲虹簃論清詞百家》一百首,人各一闋,部分參考朱祖謀論詞詞句意,議論縱橫,蔚成大觀。就作品數量與成熟程度而言,論詞絕句不及論詩絕句;論詞詞又不及論詞絕句。
上一篇:什么是詞中情景
下一篇:什么是游仙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