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概念·警策
與詩學有關的古代文論概念。陸機《文賦》:“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可見,警策雖然是片言只語,但在全篇中的位置,精采煥發,警拔奪目。通俗的說法,警策就是警句。“元宗樂府詞云:‘小樓吹徹玉笙寒。’延巳有‘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之句,皆為警策”(馬令《南唐書·馮延巳傳》)。這兩句都寫得情景相生,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詩之用,片言可以明百義”(《一瓢詩話》),所以,鍛句煉字,詩人必極工而后已。杜甫自述:“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然而,讀者對警策的理解也隨人而異。王國維《人間詞話》:“南唐中主詞:‘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大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乃古今獨賞其‘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警策之所以居要,以其真實生動地突出了詩中特定的主旨和意境,既情景交融,又警辟至深。由此,詩中“警策”也并非一篇只有一句。同時,警策之“警”,往往表現在警句中某個字上,以一字逗出警意來。“陶潛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采菊之次,偶然見山,初不同意,而境與意會,故可喜也。今皆作‘望南山’,……便覺一篇神氣索然也。”(《東坡志林》)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警句“春風又綠江南岸”,也是以一“綠”字逗出警意來。這類字,古人稱為“詩眼”。可見,詩中“警策”與“詩眼”的錘煉是并駕齊驅的。“詩眼”的優劣,直接影響“警策”是否精彩。但是,一味追求“警策”,而不顧及全篇的情感和立意,或者想用一二個警句來補救整首詩的平庸,這樣的“警策”是沒有生命基礎的。“賈浪仙誠有警句,視其全篇,意思殊餒。”(司空圖《與李生論詩書》)所以,對于“警策”優劣的分析,應當置在整篇之中,看它“居要”的廣度和深度,而不應當孤單地拈出,隨意品判。
上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詠懷堂詩集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詩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