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晁補之
字無咎,濟州鉅野(今屬山東)人。七歲能屬文。十三歲從王安國于常州學官。父端友為杭之新城令,補之從之。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見蘇軾于杭,得其教。熙寧七年,歸故里。元豐二年(1079),登進士第。為澶州司戶參軍,移北京國子監教授。除太學正。哲宗元祐元年(1086),試學士院,除秘書省正字。元祐五年,升校書郎。元祐六年,通判揚州。元祐七年,為著作佐郎。次年,遷秘書丞,又遷著作郎。紹圣元年(1094),知齊州。次年,通判應天府,移通判亳州。丁母憂。元符二年(1099),監信州酒。元符三年,北歸。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屢遷神宗國史編修官,為吏部郎中,知河中府。崇寧元年(1102),知湖州,移密州,罷。大觀四年(1110),知泗州,卒于任所。有《雞肋集》傳世。補之富于才華,蘇軾譽之為“天麒麟”(《蘇軾詩集》卷三五《和陶飲酒》)。少時即“苦吟”(同上卷一二《新城陳氏園次晁補之韻》),所作《七述》,為蘇軾所盛贊。后遂“與黃(庭堅)、張(耒)、秦(觀)并驅聯鑣,世號元祐四學士”(蘇詩施元之注)。詩以古體為多,七律次之。胡仔謂“古樂府是其所長,辭格俊逸可喜”(《苕溪漁隱叢話》卷五一),如《行路難》。其《芳儀怨》敘南唐主李璟女芳儀事,悲惻感人,元宋無《啽囈集》、明楊慎《升庵詩話》均引之。其五律《和普安院壁上蘇公韻》“雨園鳩喚婦,風徑燕將兒”一聯,為宋孫宗鑒《東皋雜錄》所贊,蓋謂其體物入微。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舉宋人絕句可追蹤唐賢者”,有補之《揚州雜詠》其五、《題工部文侍郎周翰郭熙平遠》其二。其《香祖筆記》則謂補之“《陌上花》八首,工妙不減蘇公(軾)”。《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謂補之“諸體詩俱風骨高騫”。然平情而論,以古體言,其學韓、歐,往往失之散緩。其散文成就在詩上,詞亦有名于世。《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文選考異
下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曝書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