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概念·情景相融
古代詩學概念。如明胡應麟《詩藪》內編卷四謂老手大筆作詩,則“情景混融,錯綜惟意。”又清初王夫之《夕堂永日緒論內編》云:“夫景以情合,情以景生,初不相離,唯意所適,截分兩橛,則情不足興,而景非其景。”情是人的心靈世界,主要指喜怒哀樂之情,景是自然景物事象。情景相融指詩歌創作主客體彼此浸潤,水乳交融。我國古代詩歌以抒情狀景之作居多,情與景相結合的形式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某些詩句寫景,某些詩句言情,通過二者前后聯系、比照,取得諧合的藝術效果;另一類是景中含情,情中含景,景句即是情語,情語也是景句,無間無隔,相融莫分,達到渾融一體的藝術境界。“情景相融”指第二類情況而言。宋范晞文《對床夜語》對情景結合的兩種類型都表示贊賞。但一般均以情景相融為佳。故明鐘惺提出“境語即是情語”(此處“境語”就是景語),反對“景與情分為兩截,不能作景中情語”(《古詩歸》卷五、卷一一)。說明情景相融的詩歌藝術更受推重。王夫之對情景融合作了深入論述。他從詩歌創作的動因,說明詩人寫詩的重要觸機是情景交互感應,詩人感情在未與相應的景物相遇和交感之前,往往陷于“終年苦吟而不能自道”的窘境(《古詩評選》阮籍《詠懷》評語),而一旦感物而應,情景相會,則自然靈妙,形成佳構。在他看來,“情景雖有在心在物之分”,但是一旦進入詩人藝術構思并在具體詩篇里相融會,其原先存在的區別和界限實際上已經歸于消泯,“景生情,情生景,哀樂之觸,榮悴之迎,互藏其宅”(《詩繹》)。說明詩中的情與景應該作為一個融浹的整體,向人們呈顯自己的蘊意。關于情景相融的方式,王夫之認為,既可以相輔相成,比如以哀景寫哀情,也可以相反相成,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后者通過反襯映顯,有時往往能夠收到特殊的藝術效果。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情景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手寫我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