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方孝孺
字希直,一字希古,號遜志。寧海(今屬浙江)人。少從宋濂學,卓有成就,以明王道、致太平為己任。明太祖洪武(1368—1398)間,除漢中府教授,蜀獻王聘為世子師,名其讀書之室曰“正學”,學者稱正學先生,亦曰侯城先生。惠帝即位,廷臣交薦,為翰林院侍講學士,頗受倚重。燕王朱棣舉兵入京奪帝位,召其草詔,孝孺號哭徹殿,擲筆硯于地,嚴拒之,遂被夷十族。孝孺為純儒,具有很大的抱負與嚴格的操守,其詩表面上看來十分平淡,但卻有一股“毅然自命之氣,發揚蹈厲,時露于筆墨之間”(《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如其《閑居感懷》詩云:“我非今世人,空懷今世憂。所憂諒無他,慨想禹九州。商君以為秦,周公以為周。哀哉萬年后,誰為斯民謀?”詩人所想已經超越一姓一國的局限。他對生死的問題也作過嚴肅的思考,在《次王仲縉感懷韻》中說:“翠鳥質微細,乃以羽自戕。犀象獸之雄,每因齒角亡。彭聃死于壽,夭者死于殤。萬古誰長存,所貴得譽光。古來志節士,立身大有方。孰云蕭艾藂,果勝蘭蕙芳?”其他如《勉學詩》、《感橙樹有作》也都是說理之作,但這些道理與議論是詩人對人生與世界嚴肅思考的結果,并挾帶情韻而行,因而仍具有感人力量。其七絕也頗有風致,如“煙鳥歸林已夕陽,野人相引度高岡。馬頭一片青山影,經過絺衣似水涼。”(《彭山道中》)其論詩,主張唐、宋并重,《談詩五首》云:“前宋文章配兩周,盛時詩律亦無儔。今人未識昆侖派,卻笑黃河是濁流。”“天歷諸公制作新,力排舊習祖唐人。粗豪未脫風沙氣,難詆熙、豐作后塵。”前一首直謂宋人近體超過唐人。后一首譏評元人學唐之作不及宋人遠甚,這是針對明初有些詩人承繼元詩而發。有《遜志齋集》。《明史》卷一四一有傳。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新變
下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