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論著述·詩評
詩格著作。宋桂林僧景淳撰。《直齋書錄解題》卷二二著錄此書,云:“桂林僧□淳撰”,“僧”下注“原闕”二字。盧文弨校云:“《通考》至大年本是‘德淳’”,未必可據。考書中征引詩例,有“河分崗勢斷,春入燒痕青”一聯,乃宋初九僧之一惠崇《書楊云卿別業》句,錄于其《自撰句圖》之首。惠崇約卒于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則《詩評》必成于此后。惠洪《冷齋夜話》卷六“僧景淳詩多深意”條云:“桂林僧景淳,工為五言詩,規模清寒,其淵源出于島、可,時有佳句。元豐之初,南國山林人多傳誦。”其詩既傳誦于元豐之初,則其人當在此之前,從時代來看,正稍后于惠崇。又《冷齋夜話》同卷“象外句”條即出于本書“象外句格”,其引用無可詩例文字亦全同(《全唐詩》即有異文)。可知惠洪不僅親見其書,而且有所襲用。從《詩評》多引賈島等人的作品來看,這與景淳五言詩之“淵源出于島、可”正相印證。其言桂林僧,或是因為當時法名景淳者不一,如纂集《海會語錄》的法演禪師弟子亦名景淳,故以示區別。于此可知,此書作者當為北宋仁宗至神宗朝的桂林僧景淳。此書理論上頗受皎然《詩式》之影響。如云:“遠不言遠,意中含其遠;靜不言靜,意中含其靜。”顯然出于皎然所謂“意中之遠”及“意中之靜”。又論詩之體勢,亦有取于皎然之“明勢”。其言詩歌之“言”、“意”關系當“如鉛中金,石中玉,水中鹽,色中膠,皆不可見,意在其中”,在嚴羽《滄浪詩話》中得以進一步發揮。有《吟窗雜錄》、《詩法統宗》、《詩學指南》諸本,今人整理者有《全唐五代詩格校考》本。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論著述·詩法正論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詩賦欲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