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研究·義門讀書記·文選
《文選》評本。清何焯著。何焯(1661—1722),初字潤千,更字屺瞻,號茶仙,長洲(今江蘇吳縣)人。學者稱義門先生。康熙時召直南書房,賜翰林。焯長于校勘、考訂,后人編有《義門讀書記》五十八卷,其中五卷論《文選》,悉評文之言,而校注之語缺焉不錄,幸余蕭客、孫志祖、胡克家、梁章鉅諸家稱引而得保存。何焯博采《文選》眾本,以為汲古閣刻本為善,故以之為底本。何氏所評,學者服其精核。如曹子建《洛神賦》,尤刻《文選》有李善注引《記》稱曹植感甄妃而作,何焯經考訂,斥其無稽。黃侃云:“清代為選學者,簡要精核,未有超于何氏者。”(駱鴻凱《文選學》引)何氏評《文選》雖不脫“起承轉合,照應點伏”(黃侃《文選平點》)之法,亦時有精見。如評阮籍《詠懷》云:“《詠懷》之作,其歸在于魏晉易代之事,而其詞旨亦復難以直尋。若篇篇附會,又失之也。”此書雖不錄校語,但評語中往往帶出。如評陸機《吳趨行》“泠泠祥風過”,何云:“祥,當作鮮。江淹《雜擬》、許征君《自序》詩注中引此句作‘鮮風’。樂府及《吳郡志》皆作‘鮮’。如《詩》:‘度其鮮原’之鮮。詁為善風,亦與泠泠相貫,慶云恰對。”此說不誤,故為梁章鉅、胡克家、胡紹瑛等所引用。按,梁章鉅《文選旁證》說五臣本作“鮮”,而六臣本李周翰注即作“鮮風”,可證何說之確。何焯評語的缺點據黃侃《文選平點》說有三端:“一曰時代高下之見,二曰俗文門法之見,三曰體裁朦溷之見。”此書中華書局1987年出版。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中國近代文學研究研究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樂府詩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