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論著述·說唐詩
詩話著作。清徐增撰。徐增(1612—?)字子能,號而庵,吳縣(今屬江蘇)人。明末秀才,入清不仕。曾從錢謙益游。《說唐詩》二十二卷,以解說作意、作法為宗旨,選錄三百馀首唐詩作品。徐增論詩重法,又服膺其同鄉金圣嘆“解數”之說,將詩法“總歸于解數、起承轉合”。他視“解”為古今詩體客觀存在的普遍形式,如說:“古人詩自《三百篇》來,皆以四句為一解。后古風長篇,總是四句積累而成,合之則成篇,分之則各自成解?!边@種四句一解的分法自然更適用于句數固定的近體:“律分二解;二解合來,只算一解。一解止二十八字?!庇终f:“作古詩以解數為主,然須變換;不然,以四句板板排下去,有何生趣?”故他分析古體詩也并不拘泥于四句一解之式,如杜甫《飲中八仙歌》,他“將八人竟作八解,一解中或二語、或三語、或四語,參差不恒”。至于“起承轉合”之法,早在元人論詩法的幾種著作中已經提出,且已成為律詩作法的一般常識。徐增異于前人的地方在于將此法與“分解”法相結合:“首為起,次為承者,其前段也;又次為轉,末為合者,其后段也。”(張潮《而庵詩話小引》)徐增曾頗為自負地說:“解數,起承轉合,……吾以此法觀唐詩及唐已前詩,無不煥然照面,若合符節,故知其為正法眼藏無疑也?!笨墒菑脑姼鑴撟骱丸b賞的實踐看,這種以結構分析為旨趣的詩學見解并未在后世獲得嗣響。有《昭代叢書》本。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論著述·詩辯坻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作名·讀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