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申涵光
字和孟,或字鳧孟、孚孟、符孟,號鳧盟、聰山。直隸永年(今屬河北)人。明貢生。父佳允殉國難,入清遂絕意仕進,杜門奉母,足不入城市。清圣祖康熙七年(1668),曾為大學士魏裔介所薦,堅辭不就。工詩善文,與雞澤殷岳、永年張蓋并稱“畿南三才子”,開河朔詩派。涵光生活的家鄉是受清野蠻政策禍害最烈之處,其詩對于百姓的苦難有深刻的反映,如:《哀流民和魏都諫》寫清初圈地政策造成農民流亡和淪為滿洲貴族奴隸的情景;《春雪歌》寫清統治者視民命如兒戲;《燕京即事》寫清貴族生活時也揭露了他們對人民的奴役。涵光還有許多描寫自己安于貧困和隱居生活的詩篇。他提倡,“詩必唐,唐必盛,盛必杜”。詩風渾厚質樸,長于古體,多用白描,不用詞藻。其七絕有特殊成就,善于用平易的詩句寫出美麗的景色。楊際昌曾例舉其七絕多首,如:《游黃花谷》“竹杖尋源入上方,滿山槲葉晚蒼蒼。亂碑零落游人少,一道飛泉下夕陽”;《溪上》“微霜昨夜下庭槐,水畔閑登萬里臺。兩岸蘆花飛白雪,午橋煙里一舟來”。有《聰山集》、《荊園小語》等?!肚迨犯濉匪陌怂?、《清史列傳》卷七○有傳。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理外之理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作名·百步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