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研究·宋元明:宋學《詩經》學的興起與衰落·鄭樵說詩
生活在南宋初期的鄭樵攻擊《詩序》、毛《傳》、《鄭箋》最為猛烈,論據確鑿,令人信服。如古人以為《詩序》為子夏所作,鄭樵駁之曰:“據六‘亡詩’,明言‘有其義而亡其辭’,何得是秦火前人語!《裳裳者華》:‘古之仕者世祿’,則知非三代之語。” (《詩辨妄》)其說從根本上動搖了 《詩序》的地位。南宋大儒朱熹也為其說所折服,而改變對《詩序》的看法,朱熹說:“《詩序》實不足信。向見鄭漁仲有《詩辨妄》,力詆《詩序》,其間言語太甚,以為皆是 ‘村野妄人’ 所作。始亦疑之,后來仔細看一兩篇,因質之 《史記》、《國語》,然后知《詩序》之果不足信。”
鄭樵又以為“樂之本在詩,詩之本在聲”。(《詩辨妄》),風、雅、頌乃是以音樂為標準進行的分類,說: “風土之音曰風,朝廷之音曰雅,宗廟之音曰頌。” (《通志略·昆蟲草木略序》) 此說被認為是不易之論,而為廣大學者所接受。
鄭樵研究《詩經》主要先從考證名物入手,他說:“以詩之難可以意度明者,在于鳥獸草木之名也,故先撰《本草成書》、《外類》,二書既成,乃敢傳詩。”(《夾漈遺稿》卷二) 因詩中多用鳥獸草木比興,若不知其情性,“雖讀千回萬復,亦無由識也。”(同上)為了了解鳥獸草木的習性,鄭樵經常深入山中“與田夫野老往來,與夜鶴曉猿雜處,不問飛潛動植,皆欲究其情性。”(《通志略·昆蟲草木略序》)從中可見鄭樵治《詩》之謹嚴。
上一篇:詩經研究·魏晉南北朝:《詩經》家學之爭,《詩經》文學研究興起·鄭學王學之爭
下一篇:詩經研究·兩漢:《詩經》經學的興起與興盛·鄭玄《詩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