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別集·清代與近代部分· 復莊詩問》新詩鑒賞
詩別集,三十四卷,清姚燮撰。燮(1805~1864)字梅伯,號復莊,又號大梅山民,鎮海(今屬浙江)人。道光十四年(1834)舉人,會試屢不中,以鬻書畫為生。
姚氏貧病交加,潦倒終生,又身罹鴉片戰爭之禍,故其詩充滿了憤懣不平之音,并表現出他對現實政治的關注。
姚詩以古體和樂府詩成就最高,長于敘事,并通過對社會下層人物形象的描繪和塑造以揭示當時社會的黑暗和腐敗,如寫勞動婦女的《賣菜婦》《罾婦行》《織新衣》;寫各種藝人的《曲子先生陸》《櫻桃街沈氏壚醉后感歌贈錢伶》《觀石氏夫婦演技》《過南郊觀赤兔兒舞鐵桿歌》;寫小販的《餅師華叟》;寫乞丐的《東郭門丐》;寫俠客的《有髯者》;寫老兵的《北城老兵徐》,這些生活于下層的人們無不備經艱難,飽嘗苦難。其《蓮花棚所見》描寫了受盡迫害、對統治者懷有深仇大恨的人,他為復仇,十年不懈,并受到善良人們的支持。這些是和當時正在醞釀的席卷全國的太平天國起義相呼應的。人們從這類作品中感到了令人窒息的時代氣氛。
姚氏另一類作品是反映鴉片戰爭中浙江定海、鎮海一帶戰況的,揭露了英國侵略軍的野蠻殘暴和清軍隊的腐敗無能,富于愛國精神,如《鷹爪辭》寫侵略軍在城中無惡不作:“鷹爪卷曲虎目盱,握劍巡城萬羊竄?!睂懰麄儊y殺平民:“眼看過巷人,咫尺受殘害。城角多棄尸,盱鷹下成隊?!?《聞皋兒……乘間出城》)寫他們奸污婦女的獸行:“狒狒掉長尾,搶入西家廬。西家有婦姑,赤裸遭毒痡。仰掌不及梁,俯首不得池。求死不能死,禁口啞啞呼?!?《暗屋啼怪鴞行》)其他如《兵巡街》《捉夫謠》《毀神廟》等揭露了英帝國主義入侵者燒殺搶掠的罪行。作者筆下的清官兵除了少數英勇獻身者之外,大多數則見敵而奔,而且由于官場腐敗,互相掣肘,互相拆臺,使得英軍以少勝多,迅速占領了定海、寧波。鴉片戰爭中發生在浙東等地幾次重大事變都在姚詩中有充分的反映。如《聞定海警感作》三首、《速速去去五解》《北村婦》《山陰兵》《雪夜飲酒聽趙二裕熙說庚子歲定海知縣姚公懷詳、總兵張公朝發殉難拒夷事紀以長歌》《客有述三總兵殉難事哀之以詩》《諸將五首》《近聞十六章》等。
姚詩在藝術上亦頗有成就。其敘事作品善于將戲曲、小說的敘事神理融入詩歌創作,如在塑造人物形象,安排故事情節和制造環境氣氛上都有突破前人之處。如長篇敘事詩《椎理篇》敘述了一個奇俠馬僧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曲折生動,頗似武俠短篇小說。《雙鴆篇》以一千七百九十五字敘述一對相戀青年男女被雙方父母逼迫雙雙服毒自盡的故事,此詩雖脫胎于《孔雀東南飛》,但從其運用駢儷句式渲染氣氛和敘事的明白曉暢都可見通俗唱詞、鼓詞對它的影響。姚詩風格蒼涼悲壯,氣骨雄健。
姚集最早刊于道光間,又名《大梅山館詩集》。另有《紅犀館詩課》八卷,今人趙杏根又輯得《姚梅伯集外詩輯》,錄詩一百三十余首,發表于《明清詩文研究資料集》第一輯。另有收入《象山縣志》的《西滬棹歌》一百二十首,姚集中未收,趙輯亦漏。另有今人周邵標校之《復莊詩問》,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出版。
上一篇:《詩詞曲論·詩論·藝苑卮言》簡介介紹
下一篇:《詞曲總集·別集·詞·山谷詞》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