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論·詩論· 石洲詩話》新詩鑒賞
詩論,八卷,清翁方綱撰。方綱見《復初齋詩集》。
翁氏提倡“肌理說”,以救“神韻”“格調”諸說之弊,推許學人之詩,注重宋詩。
他說:“宋人之學,全在研理日精,觀書日富,因論事日密。如熙寧、元祐一切用人行政,往往有史傳所不及載,而于諸公贈答議論之章,略見其概。至如茶馬、鹽法、河渠、市貨,一一皆可推析。南渡而后,如武林之遺事,汴土之舊聞,故老名臣之言行、學術,師承之緒論、淵源,莫不借詩以資考據。而其言之是非得失,與其聲之貞淫正變,亦從可互按焉?!?/p>
這段話借評論宋詩表達了其論詩主張。從中可見“肌理說”認為詩應表達具體的政事學問,讀者可以藉以“知人論世,闡幽表微”。這樣的詩人“皆從各自讀書學古中來”。掌握了豐富的知識才能進行創作。可是以學問和知識堆垛起來的詩篇雖有傳播知識之功效,但不能感動人,因為詩是以情感人的,而不是以理服人的。像宋王安石的《省兵》《酬王詹叔奉使江東訪茶法利害見寄》等政治詩缺少形象描繪,為了彌補感情的不足就連篇累牘地用典,用偏典、僻典,讀起來索然寡味,令人不能終篇。翁氏一些以考據學問入詩的作品亦是如此。他們的創作實踐說明了翁氏主張是行不通的。
袁枚續元好問《論詩》絕句諷刺翁氏說:“天涯有客號癡,誤把抄書當作詩。抄到鐘嶸《詩品》日,該他知道性靈時?!?/p>
“肌理說”的另一個方面是對詩理、詩法的重視。翁氏說:“詩家之難,轉不難于妙語,而實難于鋪陳終始,排比聲律?!币虼耍髡邔υ姼鑴撟鲝牧⒁饨Y構到一字一音,虛實低昂都很重視。書中就李白的《經下邳圯橋懷張子房》與杜甫的《韋諷錄事宅觀曹將畫馬》等作品為例,細致分析了其如何“入手”,如何“縮住”,如何蓄勢,如何頓挫,何處用“實事”,何處用“虛寫”,鞭辟入里,充分揭示了李白詩、杜甫詩的肌理細膩之特色。
書中對“神韻說”“格調說”的批評較中肯。如言:“阮亭《三昧》之旨,則以盛唐諸家,全入一片空澄淡濘中,而諸家各指其所之之處,轉有不暇深究者。”“盛唐諸公之妙,自在氣體醇厚,興象超遠。然但講格調,則必以臨摹字句為主?!?/p>
此書一至五卷評唐、宋、金、元之詩。第六卷為《漁洋評杜摘記》,對王士禛的評語辨析真贗,且多批駁。第七卷解釋元好問的《論詩絕句》三十首中的十八首。第八卷解釋王士禛的《戲仿元遺山論詩絕句三十五首》中的十六首。
今人陳邇冬對本書加以點校,有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排印本。
上一篇:《詞曲總集·別集·詞·第一生修梅花館詞》簡介介紹
下一篇:《詩詞曲論·詩論·北江詩話》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