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別集·清代與近代部分· 忠雅堂集》新詩鑒賞
詩文別集,四十三卷,詩二十七卷,清蔣士詮撰。士詮(1725~1785)字心余、清容、苕生,號藏園,江西鉛山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進士,官至翰林編修,后以母老乞歸,主持江南揚州幾大書院。乾隆四十三年再度入京補國史館纂修官,后改御史,因患風疾而卒。
蔣氏與袁枚、趙翼并稱“江左三大家”,論詩亦崇性情,但其所謂性情是指“忠孝節(jié)烈之心,溫柔敦厚之旨”,故其詩中有一些表彰“節(jié)婦烈女”“忠臣孝子”之作,具有濃厚的封建氣息。如《江孝子詩》中歌頌以右臂之肉療母,以左臂之肉療父的江孝子;《黃烈婦詩》中歌頌“二十而嫁,兩月寡,身入夫棺人弗許”的黃烈婦,她多次覓死不得,最后懸梁而死。這種違反人性的作品令人生厭。其中也有一些合乎人性,描寫親子人倫之愛的作品,如《歲暮到家》等寫歸來的游子給親人帶來的慰藉。
蔣詩題材廣泛,多為言之有物之作,許多描寫當時風俗的作品,不僅有審美價值,也是珍貴的社會史料。如《臺灣賞番圖》記述了臺灣少數民族風俗及其漢化的情景。《京師樂府詞》十六首描寫了北京民俗和下層社會各種行當人們的生活。如《弄盆子》寫雜技演員的弄盆技術;《象聲》寫口技表演;《戲園》寫北京的劇院,可兼作飯館或茶館;《唱南詞》寫流行于京師的南曲;《唱檔子》寫流行于京師的孌童;《雞毛房》寫北京下層的雞毛小店和生活于此處的貧民的痛苦;《縫窮婦》寫在街頭以縫破衣為生的婦女。這些作品有的寫得極為細致生動,如寫口技演員藝術的高超:“帷中隱隱發(fā)虛籟,正如萍末風起才悠飏。須臾音響遞變滅,人物鳥獸之聲一一來相將。兒女喁喁昵衾枕,主客剌剌喧壺觴。鄉(xiāng)鄰詬詈雜雞狗,市肆嘲謔兼馳驤。方言竟作各問答,眾口嘈聒無礙妨。語入妙時卻停止,事當急處偏回翔。眾心未厭錢亂擲,殘局請終勢更張。雷轟炮擊陸渾火,萬人驚喊舉國皆奔狂。此時聽者股栗欲伏地,不知帷中一人鼓唇鼓掌吐吞擊拍閑耶忙?”其《豫章樂府》《固原樂府》兩組詩的筆觸也涉及了社會生活的諸多弊病,詩中對于陋俗弊政痛加抨擊。蔣詩還有一些描寫風情的小詩,在當時也傳誦很廣。
蔣氏長于古體,七古樂府尤見本色。中年以后受黃庭堅影響較大,于古樸中時見粗獷。也有不少作品流于粗率,特別是七律,絕少佳作。
蔣集有清嘉慶及道光間刊本。
上一篇:《歷代詩歌別集·明代部分·雪翁詩集》簡介介紹
下一篇:《詞曲總集·別集·詞·藝衡館詞選》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