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作家論·郎士元
員外,河岳英奇,人倫秀異,自家形國,遂擁大名。右丞以往,與錢更長。自丞相己下,更出作牧,二公無詩祖錢,時論鄙之。兩君體調,大抵欲同,就中郎公稍更閑雅,近于康樂,如“荒城背流水,遠雁入寒云”、“去鳥不知倦,遠帆生暮愁”,又“蕭條夜靜邊風吹,獨倚營門向秋月”,可以齊衡古人,掩映時輩。又“暮蟬不可聽,落葉豈堪聞”,古謂謝朓工于發端,比之于今,有慚沮矣。(高仲武《中興間氣集》卷下)
郎士元詩句清絕,輕薄好為劇語。(王讜 《唐語林》)
李、杜之后,五言當學劉長卿、郎士元,下此則十才子。(范晞文《對床夜語》)
與錢起俱有詩名,而士元尤更清雅。(晁公武《郡齋讀書志》)
士元諸詩,殊洗煉有味,雖自濃景,別有淡意。(胡震亨 《唐音癸簽》卷七引劉辰翁語)
員外詩天然秀穎,復諧音節,大率以興致為先,而濟以流美。雖篇章錯雜,酬應層出,而語多閑雅,不落俗韻,其取重時流,不徒然爾。惜無大作以齊曩代高手,將非尺寸短長之恨耶! (徐獻忠 《唐詩品》)
高仲武云郎公“近于康樂”,既不知謝,亦不知郎。郎詩自從潘、陸來,變為七言,風旨固在。七言之從謝出者,唯杜陵耳。一出筆有三留三折,他人不能爾,亦不爾也。(王夫之《唐詩評選》 卷四)
《中興間氣》稱郎士元“暮蟬不可聽,落葉豈堪聞”,工于發端,謝朓慚沮。然二語排而弱,思致淺竭,遽駕玄暉乎?(毛先舒《詩辯詆》)
郎君胄詩,不能高岸,而有談言微中之妙。劉須溪謂其:“濃景中別有澹意”,余則謂其澹語中饒有腴味。如“亂流江渡淺,遠色海山微”、“河來當塞曲,山遠與沙平”、“荒城背流水,遠雁入寒云”、“罷磬風枝動,懸燈雪屋明”,雖蕭寂而不入寒苦。至若“月到上方諸品凈,心持半偈萬緣空”,讀之真躁心欲消,妄心欲熄矣。(賀裳 《載酒園詩話》又編)
高仲武以郎士元“暮蟬不可聽,落葉豈堪聞”,謂工于發端。然“暮蟬”、“落葉”,有兩景乎?“不可聽”、“豈堪聞”,有兩意乎? 此持論未當處。(沈德潛《說詩啐語》)
君胄諸詩,意境閑逸,大歷高品,盧、韓、司空輩為稍遜之。(喬億 《大歷詩略》)
高仲武論郎士元詩云:“可齊衡古人,掩映時輩。……古人謂謝朓工于發端,比之于今,有慚沮矣。”然“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君胄豈能到? (馬位《秋窗隨筆》)
上一篇:唐詩·流派并稱論·郊島
下一篇:唐詩·作家論·鄭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