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別集·魏晉南北朝部分· 靖節先生集》新詩鑒賞
別集名,十卷,晉陶潛撰,清陶澍注。
潛(365~427)字元亮,又字淵明,潯陽柴桑(江西省星子縣)人。出身于沒落士族,始任江州祭酒,辭去,后又任鎮軍參軍、建威參軍,四十一歲任彭澤令,僅八十余日,辭去。后隱居以終。澍(1778~1839)字子霖,號雲汀,湖南省安化縣人,嘉慶間進士,道光時官至太子少保、兩江總督。
此編一至四卷為詩,存詩一百二十余首。陶氏的絕大部分作品描寫了田園風光的美麗,農村勞動生活的艱苦以及自己的貧困生活,反映他的高遠的理想、志趣和與統治者不合作、守志不阿的耿介品格。自先秦以來,就有“不事王侯,高尚其事”的說法,社會輿論對于隱居不仕的士人十分尊重,歷來代有隱居者,但很少有他們的文學作品傳世。陶潛是第一位隱士詩人,其詩歌中所描寫的生活和感情是隱士的生活與感情。陶氏也有部分作品抒發了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如《讀山海經》《詠荊軻》《述酒》等。
陶詩平淡自然,淳厚有味,對唐詩人王維、孟浩然、韋應物、柳宗元影響很大,更為宋代許多大詩人所傾慕。但是陶潛不是形如槁木、心若死灰的詩人,在他與世無爭的恬淡心境中,亦時時流露出芒角鋒棱,因之,在平淡自然的風格之背后往往翻騰著感情的怒濤。如龔自珍所言:“莫信詩人竟平淡,二分《梁府》一分《騷》。”此編屬于集注性質,陶澍廣采群書,以湯文清、李公煥、何孟春三家為主,字同異,擇善而存,其義不同,則兼收并錄,以資參酌。卷首有《例言》《提要》諸本序錄和誄傳等。卷末附《靖節先生年譜考異》。
有文學古籍刊行社1956年線裝本。
上一篇:《詩詞曲論·詩論·詩人主客圖》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別集·明代部分·靜居集》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