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論·詞論· 遠志齋詞衷》新詩鑒賞
詞論,一卷,清鄒祇謨撰。祇謨(1630?~1670),字訏士,號程村,江蘇武進(今江蘇常州)人。順治十五年(1658)進士,善古文,工詩詞,與董以寧、陳維崧、黃永齊號“毘陵四子”。
明人論詞著作中,注重填詞時所依據的調譜和格律問題。始有詞譜、詞律之撰述,但首創之作,不免簡陋并多謬誤。
鄒氏精于音律,對張綖《詩余圖譜》、程明善《嘯余譜》的載調之略,平仄錯置,錯亂句讀,增減字數,強綴標目,妄分韻腳之處頗為不滿,并加以辨析。對于張、程二譜經常弄錯的一調多名現象,作者除予以糾正外,還主張在選詞時應從舊名、通用名。此書還就詞名原起的考訂表示了自己的意見。
作者認為可以考知詞名原起的在眾多的詞牌中是極少數,大多數不可考知,也沒有必要詳考。他主張“寧失闕疑,毋使后人徒資彈射可耳”。
在論詞主張上,鄒氏接近陽羨派。他贊美辛棄疾詞:“稼軒雄深健,自是本色。俱從南華沖虛得來。然作詞之多,亦無如稼軒者。”
對清初學習北宋小詞風格的彭孫遹、王士禛的作品亦多贊頌之詞。
全書共六十四條。最后幾條討論詞韻,主張“填詞與騷賦異體,自當斷以近韻為法”,態度較為通脫。
此書收入《詞話叢編》。
有中華書局1986年排印本。
上一篇:《詞曲總集·別集·曲·詞林白雪》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總集·雅頌正音》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