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學·人物·李自成
推翻明王朝的農民英雄。本名鴻基,出生于陜西米脂縣懷遠堡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童年時給地主牧羊,成人后曾充銀川驛卒。善騎射,好勇斗狠,因數次犯法,知縣將其逮捕,判處死刑,被他越獄逃脫。當時,正值宦官魏忠賢專權,吏治腐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各地盜賊蜂起。崇禎元年 (1628),陜西大饑,安塞馬賊高迎祥聚集走投無路的饑民,揭竿而起。高迎祥是李自成的舅舅,亡命江湖的李自成就投奔在這位“闖王” 的麾下。李自成來自社會最底層,沒有受過正規教育,但卻天縱英才,膽略過人。崇禎八年 (1635) 正月,面對官軍的四面合圍,十三家起義軍將領在河南滎陽集會,商討拒敵方略,年輕的李自成提出 “分兵定向,四路攻戰” 的方案,得到各部將領的贊同,于是兵分五路,同時出擊,徹底粉碎了官軍的圍剿。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統率東路軍,一路勢如破竹,直搗明王朝的中都鳳陽,焚毀皇家祖陵,使朝廷大為震動。次年七月,高迎祥、李自成回兵陜西,謀取西安,高迎祥不幸被俘犧牲,眾將領共推李自成為 “闖王”。這時,明王朝再次組織圍剿,李自成在潼關遇伏,損失慘重,僅率劉宗敏等十八騎突圍而出,隱伏商洛山中。次年夏天,假裝降明的張獻忠再起,李自成沖出山中,重新活躍在陜、鄂、川邊境。據《明史·流賊傳》 記載,李自成下山后,因覺勢單力薄,曾投奔張獻忠,張獻忠想火并他,被他察覺,遁去。李自成后來被官軍圍困在巴西山中,陷入絕境,將士多出降,連劉宗敏這樣最驍勇的大將也動搖了。李自成帶著劉宗敏步入一叢祠,嘆口氣說: “人說我當為天子,我們何不來卜它一卦?如果不吉,再請砍下我的頭出降,如何?”結果三卜三吉,劉宗敏回頭便去殺掉妻子,表示誓死相隨。軍中壯士也都紛紛表示,愿意跟著闖王打天下。李自成率兵進入河南,河南正好大旱,饑民遍地,隊伍迅速得到擴充。更重要的是,李巖、牛金星這兩位舉人先后參加到李自成的隊伍中,使這一支農民武裝發生了質的變化。李巖曾出粟賑饑民,饑民都說: “李公子活我!” 他深知取天下以人心為本,勸李自成少殺人,以收天下心。李自成聽從了李巖的建議,將搶掠來的財物分散給饑民。李巖又編出歌謠: “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使兒童到處傳誦。李自成 “均田免糧” 的許諾在他真地坐了江山以后是否能兌現,是一個不言自明的問題,但這對深受苛捐雜稅之苦的農民來說,卻具有極大的煽動性,因此李自成勢力大增,發展到百萬之眾,成為明末起義群雄中的主力軍。崇禎十四年 (1641),李自成攻破洛陽,殺福王; 次年冬,攻克襄陽,改襄陽為襄京,自稱“新順王”。崇禎十七年 (1644)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宣布建國,定國號 “大順”,年號“永昌”,設官分職,大封功臣。隨后,李自成率百萬大軍,東渡黃河,直逼北京。官軍兵敗如山倒,崇禎皇帝在北京城破后,登上紫禁城后面的萬歲山 (今名景山) 的壽皇亭,自縊身亡。李自成攻入北京后,就讓吳襄寫信召降其鎮守山海關的兒子吳三桂,吳三桂行至半路,聽說他的愛姬陳圓圓被劉宗敏霸占,氣憤以極,遂殺了回馬槍。李自成率十多萬大軍親征,吳三桂急請兵于滿洲,大敗李自成于山海關下。李自成退回北京,在武英殿倉促即皇帝位,次日便撤離北京。滿清鐵騎乘勝追擊,李自成步步敗退,士卒多作鳥獸散,最后在永昌二年(1645),率殘部逃入湖北通城九宮山中。當年秋天,他率二十騎出寨覓糧,為當地村民所困,遂遇難。其實,這些村民當初根本不知道他們殺死的是推翻明王朝的英雄,還誤以為是山中落草的強盜,直到發現 “龍衣金印,眇一目”,才大吃一驚: 這竟然是李自成。
上一篇:文學·文人·李白
下一篇:哲學·人物·李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