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學·人物·孔子
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中國傳統文化的圣人,至今在海外仍被視為中國文化的象征,是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中國人。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出生于沒落的貴族世家,幼年生活貧賤,少年時曾干過管理糧庫和畜牧的差事??鬃又饕峭ㄟ^自學獲得了廣博的文化知識,也拜過許多人例如老聃為老師,所以曾有 “圣人無常師” 的說法。孔子的入世精神非常強烈,而且有以天下為己任的抱負與襟懷,曾步入仕途,官至魯國的司寇 (司法部長),并一度代理宰相。后因與君主政見不合,棄官去魯,率弟子周游列國,但仍然四處碰壁,棲棲惶惶,如喪家之犬,心情曾非常悲觀,感嘆自己窮途末路,甚至曾想漂洋過海,但最后還是落葉歸根,回到了父母之邦魯國。魯哀公十四年 (前481) 春,有人獵獲了一頭從未見過的怪獸,請孔子視之,原來是麒麟??鬃泳袷艿胶艽蟠碳ぃ瑹o限感慨說: “河不出圖,洛不出書,我這一輩子算了吧!”第二年即臥病不起,很快就在失望與寂寞中離開了人世??鬃拥闹鞠蚴菑恼?,但卻算不上成功者,其一生傳世的業績是首開私家講學之風,打破了貴族壟斷文化的傳統,將華夏上古文化的總匯《六經》傳播到了民間。他的弟子據說前后有三千之眾,其中有七十二位高足,從而形成了一個在戰國時代即成為 “顯學” 的學派即所謂儒家??鬃訉σ晕髦芏Y樂制度為代表的中原華夏文化傳統一往情深,曾自謂 “信而好古,述而不作”,所以他以整理傳播華夏文化的傳統經典為第一要務,并借助對經典的闡釋來發揮自己的思想。這種以傳經來傳道的方式,對后代的政治學術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孔子的思想非常博大,其核心是 “仁”,所謂“仁”,就是人之所以為人之道,例如君仁、臣忠、父慈、子孝等等,而達到 “仁” 的途徑是“禮”,即社會活動中的行為儀式與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規范??鬃酉Mㄟ^對人實施禮樂教化,使其成為 “文質彬彬” 的 “君子”以及道德完美的圣賢。孔子對政治、社會、道德、人生諸方面都有深刻的見解,留下了許多意味雋永的格言,其中許多已經成了人們的口頭禪和成語,如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君子成人之美”、“割雞焉用牛刀”、“小不忍,則亂大謀”、“三十而立”等等。官方尊孔,始于漢武帝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距孔子時代已有三百多年。歷代王朝曾給予孔子許多封號,如宣尼公、先圣先師、文宣王、至圣先師等等,孔子在山東曲阜的故居也成了中國文化的圣地,許多皇帝都曾千里迢迢去朝拜。歷代王朝照例要封孔氏的嫡長子為 “衍圣公” 或其他名目的爵位,好讓孔子的血脈代代相傳。所以,盡管江山易主,改朝換代,在中國的千家萬姓之中,只有孔氏一姓的世系才一脈相傳,歷經兩千多年而從未中斷,這是任何一個帝王包括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也不能相比的??鬃铀篮螅牡茏訉⑵渖窖孕杏涗泤R編為《論語》一書,從漢代起即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之一。
上一篇:禮俗學·禮制·婚禮
下一篇:倫理學·人倫·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