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學·道教·道藏
道教文獻的總匯。藏的意思是蘊藏、寶藏,特指道教與佛教文獻的總匯,相當于現代大型叢書的概念。“道藏” 之名,雖始于唐玄宗時期,但有意識地對道教經典文獻進行系統的整理,卻在南北朝時期便開始了。道教創立初期,經典文獻非常零散,不成系統,與佛教經典不可同日而語。到了南北朝時期,由于受到佛教編纂三藏的啟示,南天師道的創始人陸修靜便著手整理道教經典文獻,最后撰寫成 《三洞經書目錄》,將道教文獻分為 “三洞”,即洞真、洞玄、洞神三部。洞的意思是 “通”,“洞真” 就是通向真仙之道,“洞玄”就是通向玄妙之道,“洞神”就是通向神靈之道。所以分為 “三洞”,是因為天上有著道教的三位尊神,即元始天尊、靈寶天尊與道德天尊,而這三位天尊的旨意就構成了“三洞” 道經的基本內容。這種三分法加上梁朝道士孟法師補充的四類,即所謂 “三洞四輔”,為后代 “道藏” 的分類奠定了基礎。到了唐玄宗時,第一部 “道藏”的編纂工程便上馬了。這一空前浩大的文化工程不是個人的力量所能完成的,唐玄宗頒布詔令,將朝廷的崇文館改為崇玄館,以培養道教文獻專家,又實行道舉制度,選拔精通道教文獻的人才。經過近十年的準備,在國家財力物力的支持下,最后終于編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道教經典文獻的百科全書 《三洞瓊綱》。由于這部大型叢書始編于唐玄宗開元年間,所以通稱為《開元道藏》,共計三千七百四十四卷。從此,歷代王朝都要動用國家的力量,來組織編纂 “道藏”,將新出的道教文獻匯編成藏。最近的一次,是明成祖朱棣發起的,但整個工程時斷時續,前后四十年,直到英宗正統年間才完成,所以稱為《正統道藏》。明朝萬歷年間,皇帝又請龍虎山第五十代天師主持刊印 《續道藏》?!墩y道藏》 和這部 《萬歷續道藏》 合起來,就是我們今天一般見到的 “道藏”。
上一篇:宗教學·道教·道教
下一篇:禮俗學·禮節·避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