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人物·何晏
魏晉玄學的首倡者。字平叔,南陽宛縣(今河南南陽) 人。出身貴族世家,其祖父系東漢大將軍何進。何進是漢靈帝何皇后的兄弟,因與袁紹謀誅宦官,事泄被殺。何晏幼年時父親也去世了,其母親尹氏再嫁曹操,他也為曹操收養。何晏長在王侯之家,少年時就以才秀貌美知名,有 “傅粉何郎”之稱。《三國志》 注引 《魏略》稱: “晏性自喜,動靜粉白不去手,行步顧影。” 曹操雖為繼父,卻非常寵愛他,令太子曹丕都感到嫉妒。每不呼晏姓字,稱其為“假子”。何晏后娶曹操女金鄉公主為妻,加上本人才華橫溢,故頗自負。據 《魏氏春秋》,何晏同夏侯玄、司馬師 (司馬懿長子)名盛一時,何晏曾說: “深,才能通天下之志,夏侯玄是也; 幾(善變),才能成天下之務,司馬師是也; 神,才能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我聞其語,未見其人。”他是想以 “神” 來比喻自己。曹爽執政的正始年間,何晏被視為心腹,出任吏部尚書,主管官員的任用升遷。在此期間,他和王弼、夏侯玄等人一起,談論《老》《莊》,剖析妙理,士大夫紛紛仿效,遂使玄學清談成為一時風氣。漢魏之際,儒學雖然失去魅力,但畢竟還是正統,故他雖然崇奉《老》 《莊》,卻也不敢貶低儒學,而說老子、孔子同為圣人。在提倡 “以無為本” 的同時,也竭力標榜孔子和 《論語》,以 《老》《莊》 來闡釋 《論語》,援道入儒,留下了 《論語集解》 這部傳世之作,在經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何晏是前期玄學的領袖,著有《道德論》來闡發其“貴無”的玄學宗旨,但此書已經失傳。其主要觀點,據 《晉書·王衍傳》 稱:“魏正始中,何晏、王弼等祖述《老》《莊》,立論以為: 天地萬物皆以無為本。無也者,開物成務,無往而不存者也。陰陽恃以化身,萬物恃以成形,賢者恃以成德,不肖者恃以免身。”何晏以朝廷重臣而崇尚玄遠的清談,寄情《老》《莊》,與當時的政局是分不開的。當時,司馬氏集團和曹氏集團之間爭權奪勢的矛盾一觸即發,何晏為曹操養子,又是曹家姻戚,自然與曹氏政權結有榮辱與共的關系。何晏預感到危機四伏,心懷憂懼,但又身不由己。有詩為證: “鴻鵠比翼游,群飛戲太清。常畏大網羅,憂禍一旦并。” 又:“愿為浮萍草,托身寄清池。且以樂今日,其后非所知。”何晏的預感很快就應驗了,正始十年 (公元249),老謀深算的司馬懿采取突然襲擊的手段,將曹爽及其同黨一網打盡,何晏自然也不能幸免于難。
上一篇:文學·文體·傳奇小說
下一篇:宗教學·道教·修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