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康熙南巡圖
清代王翚、宋駿業、楊晉等作。長卷,絹本,設色。縱66.1厘米,橫2 541厘米。分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康熙為加強民族統一,籠絡南方漢族上層人士,一生先后南巡六次。此圖為紀念康熙第二次南巡奏詔而作,由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書畫家宋駿業總其事,其師王翠總設計,召集東南名畫家多人共同創作,其中人物由楊晉主畫。康熙三十年(1691)始作,歷時三年而成。圖中繪人物共計兩萬余,表現康熙出巡江南盛況,共分十二卷,自京城永定門開始,直至紹興大禹廟,又經金陵回京城為止。畫面雖有康熙帝及一班臣工,實際反映了當時各地的風土人情,為“務使不失其真”,曾遣副手至各處寫生,詳細記錄有關形象與環境,因此作品真實感較強。圖中宮殿、房屋、橋梁,均采用界畫法,總體安排得當,穿插有致;人物、樹木、河流的處理則運用主次、虛實、疏密、呼應、動靜、參差等變化統一法則,令畫面工而不板、繁而不碎。人物雖小,但千姿百態,神情如生,絕無雷同之感。這是中國畫史上最大的一次宮廷繪畫創作活動,有重要的歷史價值。第一、九、十、十一、十二卷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第三卷藏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丹麥一收藏家藏第七卷;其余五卷下落不明。
上一篇:建筑技藝·廟
下一篇:古代典籍·異域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