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元四家
元代趙孟頫之后出現的四位在山水畫方面成就卓著的畫家,即黃公望、倪瓚、吳鎮、王蒙。明董其昌《容臺別集·畫旨》中始有此稱。他們遠師董源、巨然,在創作思想和方法上不同程度受趙孟頫影響,多畫江南山川風物,但又各有不同意境和藝術語言。黃公望畫意超邁蒼秀、疏松遠逸,發展趙孟頫水墨畫法,多用披麻皴,晚年又大變其法。作品有煙云流潤,秀逸雄渾的淺絳,及蕭散蒼秀,灑脫高曠的水墨兩種;倪瓚作品簡淡冷寂,荒寒清曠,參荊浩、關仝及李成之法創折帶皴,多取材太湖一帶湖山景色,以水墨枯筆干擦,偶爾設色,渾厚中蕭散秀逸,晚年則蒼勁中蘊藉高曠;吳鎮之畫則顯沉郁清壯,樸茂濕潤之風,多用濕筆,筆法雄勁,墨氣渾潤。多以《漁父圖》為題材,表現其避世幽居,浪跡江湖,寄興山水的隱士生活,題秀勁瀟灑的草書詩,詩、書、畫相得益彰;王蒙為趙孟頫外孫,也得黃公望指點,畫風深秀蒼茫,繁茂渾厚,以水墨為主,間或設色。善用枯筆,創牛毛皴、解索皴法。布局飽滿,山巒多至遠近十層,樹木不下幾十種。四家在思想上遠離元貴族階級,以各自創新風格,簡練超脫的藝術手法,標舉“自娛”、“逸氣”,實踐詩、書、畫相融理論,標志文人畫進一步成熟,代表了這一時期山水畫發展主流,極大影響了明清繪畫審美趣味。
上一篇:醫學·儒門事親
下一篇:古代典籍·公孫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