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傷寒論
中醫傷寒類著作。10卷。漢張機著。約成書于公元3世紀初,原為《傷寒雜病論》中傷寒部分,經晉代王叔和編次整理而成,命名《傷寒論》。宋治平二年(1065)經林億等校定,流傳至今。本書共22篇,三百九十七法,列方113首,應用藥物82種。全書以六經辨證為綱,全面系統地論述了傷寒各期辨證原則及立法用藥規律。卷一為“辨脈法”和“平脈法”,第二卷為“傷寒例”、“辨痙濕暍脈證”、“太陽病脈癥并治上”,卷三至卷六主要論述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等六經病的脈、證、治療與預后,卷七至卷十主要論述霍亂、陰陽易、勞復的癥治及傷寒病的可汗不可汗、可吐不可吐、可下不可下等。本書注重扶陽祛邪,顧護脾胃,顧護陰津的原則,法度嚴謹而運用靈活,用藥少而精。其中的六經辨證的原則,進一步發展補充了《內經》的辨證論治的思想,奠定了中醫學辨證論治的基礎。開創了脈證合參,二者并重的診斷原則。本書對后代醫人影響巨大,并形成專門的研究學科——傷寒學。有明萬歷二十七年(1599)海虞趙開美影宋刻本、古今醫統正脈全書本。
上一篇:醫學·仙人理傷續斷秘方
下一篇:音樂戲曲·伯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