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學的內容·清代駢文辭賦·清代駢文·清代駢文藝術的時代特點
清代駢文不但在規模上是空前繁榮的,在藝術上也形成了其鮮明的時代特點。這種時代特點具體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1.句式的豐富。清代駢文在句式上集歷代駢文句式之大成,形成了句式豐富多樣的特點。六朝駢文句式單一,基本上都是四字句和六字句,其節奏變化太少。唐代稍有所改變,但四六的基本格局沒有改變。宋代多用長句,文勢頗嫌拗折,時有故作峭拔之態。清人駢文則句式不拘,長短無定制,做到了行于所當行,止于所當止的境界。句式豐富多樣,從而避免了單調乏味。它既有四六句式,五七言句,也有九言、十一言的長句。形式多樣化,避免了節奏的單一。這與六朝唐宋以來駢文的句式積累有關,清人可以在駢文寶庫中多有選擇。而清人又喜用短句,使得文風親和平易,避免了駢偶居高臨下、疏遠大眾、變成孤家寡人的傳統面目。
2.語言的純凈。清代駢文在語言上多選擇平易淺近的詞語,極少堆砌辭藻和典故,因而給人純凈的美感。在語言運用上,清代駢文少用典故,很少故意買弄學問,為用典而用典,做掉書袋。即使在用典時也多明用,多用常見典故,盡量提供背景資料。很多情況下,知道典故與否并不影響閱讀理解。讀者即使不知道使用了典故也同樣可以理解文章的內容。在詞語使用上,多用日常詞語,明白如話,少拖泥帶水,少雕琢堆砌辭藻,這也是形成語言純凈的原因之一。清代駢文的語言藝術形成了純凈自然的特點,達到了極高的境界,這與清代駢文家駕馭語言的純熟技藝有關,更與清人崇尚清凈之風有關。清人為文崇尚清純之美,善于培養文氣,所以其駢文的語言純凈。吳鼒在《八家四六文鈔序》中說出了清人對駢文語言的追求:“要其挦扯雖富,不害性靈; 開闔自如,善養吾氣。”
3.駢散的匯融。清人能在觀念上打通駢散,不以彼此為對立。李兆洛則將駢散打通的觀念通過編選《駢體文鈔》來宣示和推廣。他在《駢體文鈔序》中說:“陰陽相并俱生,故奇偶不能相離,方圓必相為用。道奇而物偶,氣奇而形偶,神奇而識偶。”劉開在《與王子卿太守論駢體書》中也說:“駢中無散,則氣壅而難疏;散中無駢,則辭孤而易瘠。兩者但可相成,不能偏廢。”這正是清人的追求。類似這樣的觀點在清人的文論中比比皆是。因而,清代駢文創作在形式上就能體現出駢散交融的特點。駢句與散句往往水乳交融在一起。在清人筆下,駢與散不是對立的存在,而是和諧地共存共榮。正因為能打通駢散,所以清代駢文不但用于公牘文,而且大量用于各種抒情文之中,甚至在小說中也大量使用,讀者在閱讀中覺得非常自然和諧。比如《紅樓夢》等小說中就大量用駢,這標志著駢文通俗化的一大進步。無論是在景物描寫、人物刻畫,還是在敘事抒情、議論說理各個方面,駢文的運用都自然渾成,使小說生輝不少。
4.風格的平和。清代駢文不故作奇崛,平易而和順,如清風朗月,沁人心脾。清代駢文既不像六朝駢文那樣富艷精工,雕繪滿眼,炫博耀采,也不像宋代駢文那樣縱橫拗折,好為長句,故做奇峭。而是以一種平和的心境看待駢體技巧,將駢體運用得如魚得水,寫得或清遠閑適,或清峻雅放。在表現手法上,多用白描手法,毫不雕飾地摹寫自然。這樣的作品在清代駢文家筆下俯拾即是。莫道才在《駢文觀止》中選評的清代駢文約占全書的三分之一,絕大多數作品均能體現這樣的風格特征。許多作品常常讓人在閱讀中已完全忘記了其為駢文的身份。清代駢文的這種平和是清人經歷了太多的文字獄后,面對生活和藝術的從容不迫和雍容大度的體現,也是駢文經歷了從獨霸文壇到被文壇所排斥的大起大落的發展后走向成熟回歸自然的表現。
清代駢文正是以其獨特的時代特點矗立在駢文史上,具有其獨特的審美價值和存在意義。關于這一點常常是人們所忽視的。許多人沒有看到清代駢文超越前人的特點,誤以為仍是前代駢文的承襲,或者只見樹木沒見森林,只看到了個別作家因襲前人的一面,沒有看到整體的推進的一面。其實清代駢文在走進大眾,消除大眾的隔閡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卻沒有獲得學術界的理解,這是有些遺憾的。
上一篇:清代文學·清代駢文辭賦·清代駢文·清代駢文研究存在的問題及展望
下一篇:清代文學與社會文化·清代刻書、藏書與文學·清代小說的出版與官府查禁·清廷對小說戲曲的查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