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憂時憤世抒懷抱
杜甫于天寶十四載(755)秋,接受任職后,赴奉先探親,途經(jīng)驪山。其時玄宗正與楊貴妃在華清宮宴游,置國事于不顧,而安史叛亂之禍已迫在眉睫。杜甫面對危機,預(yù)感叛亂在即,不禁“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回到家中,家人正陷于饑寒交迫之境地,幼子竟已餓死,“入門聞號啕,幼子饑已卒”。國難家愁,憂時憤世,詩人情不能已,于是便作《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讀杜心解》卷一),將十年長安積累起來的生活認識與途中所見、所聞、所感、所思,都凝聚在這首長篇五古之中。篇中寫出了“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撻其夫家,聚斂貢城闕”的殘酷現(xiàn)實,更唱出了震爍千古的名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上一篇:遼金元明清·徐霖為明武宗寵幸
下一篇:魏晉南北朝·悲聲哀呼丁督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