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詩人·中唐·賈島
我在前面唐詩的分期中說過,賈島和姚合的時代歸屬一直沒有定論,或人中唐,或入晚唐。其實不僅是賈島、姚合,連杜牧和李商隱的時代歸屬,也都還沒有定論。把賈島放到這里介紹,一是因為他的詩風是韓、孟一派,二是他與韓愈半師半友的關系。
賈島是和孟郊齊名的“苦吟詩人”,但是,生活的清苦,他比孟郊更甚,苦吟求句,也比孟郊更甚。
賈島(779-843),字浪(閬)仙。范陽(今北京附近)人。早年出家為僧,號無本,后來到京城,聽從韓愈的勸告還俗,參加進士考試。
他和韓愈的相識是有些戲劇性的。他寫了一首叫《題李凝幽居》的詩,詩中有“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兩句,他覺得“推”字不太滿意,想改為“敲”字,又一時拿不定主意,于是騎在毛驢上,反復做著“推”和“敲”的動作,不想沖撞了京兆尹韓愈的轎子。韓愈問明情況后,不但沒有怪罪他,反而和他一起琢磨比較,最后認定“敲”字更好。這就是后來“推敲”一詞的來歷。
賈島也是苦吟詩人,做起詩來,字斟句酌,完全沉浸其中。除了韓愈,他還因為尋覓詩句出神,沖撞過大京兆劉棲楚。那是他在長安時,恰逢秋風蕭瑟,落葉可掃,于是他隨口吟出“落葉滿長安”的詩句,非常警策,欲得一句上聯與之相配,于是冥思苦想,又忘掉了周圍的一切,最后終于想到“秋風吹渭水”一句,不覺大喜,不料沖撞了劉棲楚。劉棲楚可沒有韓愈那樣的雅量,賈島就被抓去關了一晚上才被釋放。
賈島雖然聽從韓愈的勸告還了俗,也參加了科舉考試,但郁郁不得志,只做過長江主簿等芝麻綠豆大的小官,一生窮愁潦倒。和他同時的王建有一首《寄賈島》詩說他“盡日吟詩坐忍饑,萬人中覓似君稀”,可見他生活的窘困。他的詩,境界還不如孟郊,但苦吟精神卻遠過之。他有兩句詩“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在詩后有一個小注說:“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可以想象他做詩的辛苦。
也正因為此,賈島的詩雖然構思奇特、意境冷峭、用語瘦硬,但卻也有不少流傳后世的好詩。如《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還有《劍客》: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示君,誰為不平事。
還有那首傳誦極廣的《渡桑干》:
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
無端更渡桑干水,卻望并州是故鄉。
賈島在當時名氣不算大,但在晚唐,尤其是宋代以后,卻聲名鵲起,影響極大。晚唐的李洞,就“酷慕賈長江,遂銅寫島像,戴之巾中。常持數珠念賈島佛,一日千遍。人有喜島者,洞必手錄島詩贈之,叮嚀再四曰:‘此無異佛經,歸焚香拜之。’”(孫光憲《北夢瑣言》)又如南唐孫晟,也畫了賈島的像掛在壁上,朝夕禮拜。宋嚴羽《滄浪詩話》說:“近世趙紫芝、翁靈舒輩獨喜賈島、姚合之詩,稍稍復就清苦之風。江湖詩人多效其體,一時自謂之‘唐宗’。”影響所及,直至近代。
上一篇:唐詩故事·莫以今時寵,難忘舊時恩
下一篇:唐詩概說·唐詩的流派·邊塞詩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