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故事·三十年來塵撲面,而今始得碧紗籠
唐穆宗時的宰相王播,少年時很貧窮,甚至常常斷炊。他客居揚州的時候,就經常跑到惠照寺木蘭院去,隨和尚一起吃齋飯。寺院的規矩是飯前敲鐘為號。王播一聽到鐘聲,就跑來蹭飯。時間久了,寺中的和尚就有點討厭他,于是,就悄悄地改為吃完飯再敲鐘,等王播聽到鐘聲趕去的時候,齋飯早就開過了。
三十年后,王播從相位下來,出任淮南節度使,他又到惠照寺來尋舊。他早年在寺壁上題有詩,和尚們聽說他要來,趕緊用碧紗把它罩起來。王播很感慨,也覺得好笑,就又在寺壁上題了兩首詩:
三十年前此院游,木蘭花發院新修。
如今再到經行處,樹老無花僧白頭。
上堂已了各西東,慚愧阇黎飯后鐘。
三十年來塵撲面,而今始得碧紗籠。
后來,又把這個故事附會到宋代名相呂蒙正身上,演繹出他與王寶釧貧賤不移的愛情故事。他也是遭遇到僧人的飯后鐘,氣得當時就在寺壁上題了“十度投齋九度空,可耐阇黎飯后鐘”兩句詩。他狀元及第后再游故地,寺中的和尚來不及刮去舊詩,趕緊用碧紗把它籠罩起來。呂蒙正覺得很好笑,就在后面續了兩句:“二十年前塵撲面,而今始見碧紗籠。”
上一篇:宋詞音韻的時代劃分
下一篇:唐詩概說·唐詩的流派·上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