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集注本。二十八卷。清趙殿成撰。趙殿成(1683—1756),字武韓,一作松谷。仁和(今浙江杭州)人。王維集舊注本有明顧起經撰《類箋王右丞集》,只注詩而不注文。
趙氏注本以元劉須溪校《唐王右丞集》六卷本所載詩文為斷,加上別本所增及他書互見者,分為二十八卷;又以詩評、畫錄、年譜、序文等別為一卷,附錄其后。王維的詩文固搜羅無遺,有關王維的各種資料評論也極為完備。趙氏注本功力甚深。撰者在《箋注例略》里自稱“修飾歷年,頗有涂抹”。可見其稿經過多年修改,雍正戊申(1728)定稿,成書于乾隆丙辰(1736)。注釋過程中,趙氏和友人常相切磋,研榷是非。特別是王維一部分詩文涉及內典,顧起經注本于此多疏略不詳。趙氏不精佛學,每有所注,常請教王琦。王尋章摘句,檢出出處,對趙注幫助很大。
趙氏注本材料翔實,探奇索隱,考訂精審,遠勝過顧起經注本。如卷十四《私成口號誦示裴迪》一詩,注“菩提寺”引《長安志》、《唐昭陵圖》、《賈氏談錄》。注“凝碧池”引《明皇雜錄》、《唐禁苑圖》。又如卷二《瓜園詩》序中的“薛璩”,引《唐會要》及韓愈《薛君公達墓志銘》,疑薛據、薛璩本是二人,辨明《唐詩紀事》和錢謙益《杜詩箋注》作“薛據”之非。又如《偶然作》六首中“陶潛任天真”一首,末句云“肯愧家中婦”。“婦”,顧元偉本、凌本俱作“帚”,以為用《漢紀》“家有敝帚”的典故。趙氏據陶淵明《與子儼等疏》、《南史》,認為“帚”當作“婦”,是指淵明續妻翟氏。這些考訂確鑿有據,很有說服力。趙氏注本還對某些詩的義蘊發表見解,或者辨析他人對王維詩的評論。這就高出于一般注家的僅僅征引故實和疏解字義。如卷七《終南山》詩,前人或以為是議時之作。趙氏引王琦之說,認為前人說法甚為穿鑿。卷八《觀獵》詩有“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二句,有人說:“曰‘忽過’,曰‘還歸’,正見往反之易。”趙氏指出,詩人襲用《漢書》地名,不過是興會所至,“何嘗拘拘于道里之遠近而后琢句。”卷七《香積寺》詩,趙氏指出其寫景狀物的高妙。諸如此類精當簡潔的評論,有助于讀者正確理解王維作品的思想與藝術。
《王右丞集箋注》的不足之處,是某些地方過于繁瑣冗長。如卷四《送從弟蕃游淮南》詩釋“云夢”,引《周禮》、《爾雅》、孔安國《尚書》傳、《漢書·地理志》、《后漢書》、《水經注》、《史記》索引等;卷十九《送衡岳瑗公南歸詩序》釋“伏臘”,引《史記·秦本紀》、《說文》、《左傳》、蔡邕《獨斷》、應劭《風俗通》等,均為疊床架屋。此外,某些地方征引典故未能深究原始出處。對此,《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曾舉例說:“(閶闔)字見《楚辭》,而引《三輔黃圖》,‘八荒’字見《淮南子》,而引章懷太子《后漢書》注”,因而稱趙氏“未免舉末遺本”。盡管趙氏注本有上述不足,但它在注釋、考訂、評論諸方面都超過舊本,是迄今為止最好的王維詩文注本。
有清乾隆刻本,近年有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
上一篇:庾子山集注
下一篇:山帶閣注楚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