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三黜柳士師
典源出處 《論語·微子》:“柳下惠為士師,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 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釋義用法 春秋時魯國大夫展禽,字季,因封邑在柳下,謚惠,故又稱柳下惠。他在擔任士師一官時,多次地被罷免。后用此典指罷官免職或官場失意。
用典形式
【三黜】 唐 ·韓愈:“三黜竟不去,致官九列齊。”唐 ·孟郊:“三黜有慍色,即非賢哲模。”宋 ·張元干:“平生自省宜三黜,老去何心望九遷。”
【三見黜】 宋·蘇軾:“展禽雖未三見黜,叔夜自知七不堪。”
【三宜黜】 明 ·唐順之:“疏狂自分三宜黜,懶病其如七不堪。”
【三黜柳】 宋·蘇轍:“歸休三黜柳,賦詠五噫鸞。”
【柳下賢】 宋·黃庭堅:“未有顏叔子,安知柳下賢。”
【畏三黜】 清·孫蕙:“柳下何曾畏三黜,百姓喧呼趨事疾。”
【黜有三】 清·錢謙益:“希文敢擬賢稱四,展季何妨黜有三。”
【如柳下惠】 宋·蘇軾:“端如柳下惠,焉往不三黜。”
【學柳下惠】 宋·蘇軾:“暮年欲學柳下惠,嗜好酸咸不相人。”
【展禽三黜】 唐·白居易:“展禽任三黜,靈均長獨醒。”
【三黜柳士師】 唐·劉禹錫:“重臨事異黃丞相,一黜名慚柳士師。”明 ·鄺露:“五噫一賦梅花國,三黜重逢柳士師。”
上一篇:詩詞典故《三顧茅廬》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詩詞典故《且食蛤蜊》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