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蒼水使者
典源出處 《吳越春秋·越王無余外傳》:“禹乃東巡登衡岳,血白馬以祭,不幸所求。禹乃登山,仰天而嘯。因夢見赤繡衣男子,自稱玄夷蒼水使者,聞帝使文命于斯,故來候之,非厥歲月,將告以期,無為戲吟。故倚歌覆釜之山,東顧謂禹曰:‘欲得我山神書者,齋于黃帝巖岳之下三月,庚子登石發(fā)石,金簡之書存矣。’禹退,又齋三月,庚子登宛委山,發(fā)金簡之書。案金簡玉字,得通水之理,復(fù)返歸岳。”仇兆鰲《杜詩詳注·荊南兵馬使太常卿趙公大食刀歌》 詩注引 《搜神記》曰:“秦時(shí)有人夜渡河,見一人丈余,手橫刀而立,叱之,乃曰:‘吾蒼水使者也。’”今本 《搜神記》不見。
釋義用法 大禹東巡,登衡山,求金簡書,得蒼水使者指點(diǎn),才得此書,得疏通洪水之理。后以此典借稱使者。
用典形式
【蒼水】 明 ·陳子龍:“防風(fēng)膏斧鉞,蒼水貢文章。”
【蒼水使】 唐·杜甫:“令弟尚為蒼水使,名家莫出杜陵人。”
【蒼水使者】 唐·杜甫:“蒼水使者捫赤絳,龍伯國人罷釣鰲。”
【蒼水呈簡】 清·王慧:“蒼水先呈簡,防風(fēng)后至刑。”
上一篇:詩詞典故《萇弘化碧》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詩詞典故《蒼鵝出地》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