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秉燭夜游
典源出處 《文選·曹丕 〈與朝歌令吳質書〉》:“年一過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炳燭夜游,良有以也。”古詩 《西門行》:“出西門,步念之,今日不作樂,當待何時? 逮為樂,逮為樂,當及時。何能愁怫郁,當復待來茲。釀美酒,炙肥牛,請呼心所歡,可用解憂愁。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游行去去如云除,弊車羸馬為自儲。”唐·李白 《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 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
釋義用法 古人認為人生易逝,晝短夜長,應當秉燭夜游,及時歡樂。后以此典指珍惜光陰,消除憂愁,及時行樂。
用典形式
【秉燭】 唐·孟浩然:“良會難再逢,日入須秉燭。”宋·蘇軾:“曷不勸公勤秉燭,老來光陰似奔輪。”明 ·皇甫汸:“長夜思秉燭,新月正當筵。”清 ·張惠言:“勸子且秉燭,為駐好春過。”
【執燭游】 隋·辛德源:“忽令奔駒促,彌欣執燭游。”
【芳晝短】 宋 ·張炎:“芳晝短,奈不堪深夜,秉燭來游。”
【秉燭行】 晉 《白苧舞》歌詩:“百年之命忽若傾,早知迅速秉燭行。”
【秉燭游】 宋·蘇軾:“風流別乘多才思,歸趁西園秉燭游。”宋 ·陸游:“早知虛起彈冠意,悔不常為秉燭游。”元·牟巘:“曉汝未許褰幃看,夜醉何妨秉燭游。”
【燭共秉】 清·王戩:“及茲清夜游,無辭燭共秉。”
【惜晝短】 唐·白居易:“古人惜晝短,勸令秉燭游。”
【歌秉燭】 唐·鮑溶:“試從古人愿,致酒歌秉燭。”
【良夜秉燭】 宋·辛棄疾:“閑處直須行樂,良夜更教秉燭。”
【良霄秉燭】 唐·駱賓王:“甲第驅車入,良霄秉燭游。”
【秉燭夜永】 宋·張孝祥:“拄笏朝來多爽氣,秉燭夜永足清游。”
【秉燭夜游】 晉·陸機:“昔為少年無憂,常怪秉燭夜游,翩翩宵征何求?”唐·曹松:“若值主人嫌晝短,應陪秉燭夜深游。”明 ·唐寅:“古人有言亦達哉,勸人秉燭夜游來。”
【秉燭游夜】 清·文廷式:“殘陽易下,好飛蓋西園,玉觴滿引,秉燭共游夜。”
【夜游秉燭】 宋·周邦彥:“門外荊桃如菽,夜游共誰秉燭?”宋·張炎:“消憂何處最好?夜游頻秉燭,猶是遲了。”元·吳澄:“盡夜游不妨秉燭,未覺是疏狂。”
【題詩秉燭】 宋·黃孝邁:“誰共題詩秉燭? 兩厭厭天涯別袂。”
上一篇:詩詞典故《碧紗籠詩》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詩詞典故《萇弘化碧》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