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冽彼下泉,
浸彼苞稂。
愾我寤嘆,(魯愾作慨,韓作
念彼周京。嘅。)
(泉、嘆,寒部。稂、京,陽部。)
冽彼下泉,
浸彼苞蕭。
愾我寤嘆,
念彼京周。
(泉、嘆,寒部。蕭、周,幽部。)
冽彼下泉,
浸彼苞蓍。
愾我寤嘆,
念彼京師。
(泉、嘆,寒部。蓍、師,脂部。)
芃芃黍苗,
陰雨膏之。
四國有王,
郇伯勞之。
(苗、膏、勞,宵部。)
[譯文]
山泉水喲清澈冰冷,淹得莠草難以滋長。睜眼醒來不斷嘆息,把那周王的京都懷想。
山泉水喲清澈陰涼,淹得莠草難以生長。睜眼醒來不斷嘆息,把那周王的京都懷想。
山泉水喲清澈冰冷,淹得莠草難以生長。睜眼醒來不斷嘆息,把那周王的京城懷想。
黍苗蓬勃興旺,雨露滋潤助它成長。四方諸侯來上朝,郇伯一一來慰勞。
[評介]
《下泉》四章,章四句。關于此詩的主旨,歷代說法不一,爭論的也很激烈。《毛序》曰:“思治也。曹人疾共公侵刻下民,不得其所,憂而思明王賢伯也。”認為是曹人刺共公而思明王賢伯。宋人朱熹在《詩集傳》中說:“王室陵夷,而小國困弊,故以寒泉下流而苞稂見傷為比,遂興其愾然以念周京也。”認為是小國困弊而思念周京之作。清人姚際恒也認為這是曹人思治之作,但未必是共公時,他在《詩經(jīng)通論》中說:“此曹人思治之時。大序必謂共公時,無據(jù)。”清人方玉潤認為此詩是“傷周無王,不足以制霸也。”他在《詩經(jīng)原始》中說:“此詩之作,所以念周衰傷晉霸也。使周而不衰,則‘四國有王’,彼晉雖強,敢擅征伐?”他批評《毛序》之說,已屬懸揣,而《詩集傳》也為泛泛之談,皆未嘗即時勢而一論之也。上述人總的看法是一致的,認為是思周治之作,但何人所思,因何而思頗有爭論。至于曹人為何思周道,呂祖謙在《讀詩記》中說:“政出天子,則強不凌弱,各得其所;政出諸侯,則徵發(fā)之煩,供億之困、侵伐之暴,惟小國偏受其害,所以眷懷宗周為獨切也。”另有一些人認為是為美荀伯而作。《齊詩》曰:“下泉苞稂,十年無王。荀伯遇時,憂念周京。”何楷在《世本古義》中說此詩是:“曹人美晉荀躒納敬王於成周而作。”清人王先謙贊同何楷的見解,他在《詩三家義集疏》中說:“何氏闡明齊說,深于《詩》有裨,今從之。自文王定霸之后,曹之事晉甚恭,議戍必皆從役,而成周之城則曹人明書于經(jīng),故曹人在周者為此詩。”那么為什么贊美晉國荀躒之詩卻列入曹風呢?馬瑞辰在《毛詩傳箋通釋》中說:“美荀躒而詩列曹風者,昭二十五年:‘晉人為黃父之會,謀王室,具戍人。’二十七年:‘會扈,令戍周。’三十二年:‘城成周。曹人蓋皆與焉。’故曹人歌其事也。”他認為曹人參與晉國荀躒納周敬王于成周之事,故列入曹風。
本詩通過對王室傾軋的戰(zhàn)亂帶給人民的深重災難的描寫,抒發(fā)作者居危思安,逢亂思治的美好愿望;贊美荀躒平息戰(zhàn)亂,納周敬王于成周的功績;表達人們獲得暫時的安寧后的喜悅心情。正是由于王室爭奪王位的戰(zhàn)亂,給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稂草、蕭草、耆草,代表社會各階層的人士,他們都受到戰(zhàn)爭的侵擾,流離失所,生活失去依靠。夜里,他們悲苦憂傷,難以入眠,只好長聲嘆息,懷念周京的繁榮,懷念周王的賢良。前三章,作者用大量筆墨,渲染戰(zhàn)亂帶給人民的苦難,表達百姓渴望美好生活的理想和愿望。最后一章出現(xiàn)一種生氣勃勃的景象,黍苗茁壯成長,與前三章形成鮮明的對照,不僅使人產(chǎn)生疑問,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局面,原來是四國有了王,最后點明是荀伯的功勞。所以說全詩表達人民思安思治以及獲得暫時的安定和治理的喜悅心情,兩者是密不可分的一個整體,是詩篇所要表達的完整主題。
全詩四章,前三章的結構相同,內(nèi)容相近,皆以“冽彼下泉”為起句,又分別以寒泉下流而苞稂見傷、寒泉下流而苞蕭見傷和寒泉下流而苞蓍見傷為比,再興以念周京之情。這里的“冽彼下泉”喻王子朝作亂后社會出現(xiàn)的一片混亂景象,以“稂”、“蕭”、“蓍”代表社會各階層人士,以它們之見傷,暗示諸侯爭奪王位的斗爭給社會各階層的人士都帶來了痛苦和災難。作者運用這種比而興的藝術手法,創(chuàng)造出一種陰冷、肅殺和哀傷的意境,含蓄地表現(xiàn)出王室傾軋帶給人民的禍患。第四章同樣運用了比而興的藝術手法,卻忽然變調(diào),以“芃芃黍苗,陰雨膏之”為比興,通過自然界茁壯成長的黍苗,得到陽光雨露的滋潤,創(chuàng)造出一種清新、歡快和恬靜的意境,含蓄地表現(xiàn)出戰(zhàn)亂平息后,人民獲得暫時安寧后的淡淡喜悅。作者又成功地運用了抑揚結合,欲揚先抑的藝術手法。為表達平息戰(zhàn)亂后的喜悅心情,作者首先用大量筆墨渲染戰(zhàn)亂帶給人民的痛苦,最后筆調(diào)一轉(zhuǎn),作者筆下出現(xiàn)一派生氣勃勃的歡快景象,將反面的襯托和正面的渲染安排得恰到好處,給人以一種自然貼切的感覺,產(chǎn)生令人回味無窮的藝術效果。
上一篇:《野有死麇》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東方之日》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