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風》計十篇,為《淇奧》、《考槃》、《碩人》、《氓》、《竹竿》、《芄蘭》、《河廣》、《伯兮》、《有狐》、《木瓜》。
《衛風》十篇,其有事實可考者,為《淇奧》。小序云:“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聽其規諫,以禮自守,故能入相于周,美而作是詩也”;又徐干《中論·虛道篇》云:“衛武公年過九十,……又作《抑》詩以自儆也,衛人誦其德,為賦《淇奧》。”
按衛武公在位為衛之最長者,共五十五年,其時與春秋相去不遠,周平王元年,當衛武公四十三年,故知此時為周室東遷前后之詩,也為衛風之最早者。
又《碩人》一篇,小序云:“閔莊姜也,莊公惑于嬖妾,使驕上僭,莊姜賢而不答,終以無子,國人閔而憂之。”又按《左氏傳》隱公三年,有云:“衛莊公娶于齊東宮得臣之妹,曰莊姜,美而無子,衛人所為賦《碩人》也。”
其他各篇,小序也有所指,惟事實可考信者少,所以我們存而不論。不過從以上二詩所載,求《衛風》產生時代,大約晚于《邶風》一二十年,早于《鄘風》五六十年,為東遷前后百年以內作品。
《衛風》產生的地區,衛既并得了邶、鄘二國的地方,邶地既遠在殷北,鄘地稍南于邶地,衛又處鄘之南面,稍偏于東。即今之河北南部及河南北部一帶。所以我們說《邶風》、《鄘風》、《衛風》,從地區的毗連和事實的描寫來看,雖然分之為三,但實際上可以說就是衛國的詩。
上一篇:《南山有臺》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商頌》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