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瓊華乎而!
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瓊瑩乎而!
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黃乎而,尚之以瓊英乎而!
這是齊國詩歌中的一首極普通的歌謠。詩中寫一出嫁的女子希望見到她的丈夫親自迎接。當時齊國的風俗是不親迎。可是女子卻望見婿在大門和屏風之間,在庭院,在廳堂上等,女子心中高興而發的贊美之詞。詩的內容比較簡單,只寫女子對其婿的夸贊,這種夸贊包含著內心的喜悅,對其婿的愛。能在大門里,庭院和廳堂上等待自己,心中感到滿足。所以直接表達了對其婿的贊美。此詩在風格上與上篇《還》有許多相似之處。三章從不同的角度寫女子的心內活動。由著到堂即由外而內,漸入漸深地描寫。女子知道當時的風俗:婿不親迎,但又希望能見到他。一旦見到時,心中當然十分激動。各章都以六、七言的句式組成,使全詩中心突出,前后照應,如“庭”“瑩”“堂”“黃”,都是呼應之詞。又如各章的第三句,雖然都是寫男子所佩美玉,但用詞卻有變化。又如用“素”“青”“黃”三種顏色,實際是描寫“充耳”之絲繩,繩由三色的三股絲編結的圓結,分開來寫,給人以變化,不覺呆板,使全詩余音搖曳,別具神態,有一種優游不迫之美。
上一篇:《苕之華》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著》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