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韋郎
【出典】 唐·范攄《云溪友議》卷中《玉簫記》:“西川韋相公皋者,昔游江夏,止于姜使君之館。姜氏孺子曰荊寶,已習二經,雖兄呼于韋,恭事之禮,如父叔也。荊寶有小青衣曰玉簫,年才十歲;常令祗候,侍于韋兄,玉簫亦勤于應奉。后二載,姜使君入關求官,而家累不行。韋乃易居,止頭陀寺,荊寶亦時遣玉簫往彼應奉。玉簫年稍長大,因而有情。時廉使陳常侍得韋君季父書云:‘侄皋久客貴州,切望發遣歸覲。’……寶命青衣從往,韋以違覲日久,不敢俱行,乃固辭之。遂為言約,少則五載,多則七年,取玉簫。因留玉指環一枚,并詩一首……暨八年春,玉簫嘆曰:‘韋家郎君,一別七年,是不來耳!’遂絕食而殞……后韋公鎮蜀……方謂:‘玉簫何在?’姜牧曰:‘……逾時不至,乃絕食而殞。’……韋公聞之,益增凄嘆……時有祖山人者,有少翁之術,能令逝者相親,但令府公齋戒七日,清夜玉簫乃至,謝曰:‘承仆射寫經,造像之力,旬日便當托生。卻后十二年,再為侍妾,以謝鴻恩。’……后韋公……累遷中書令同平章事。天下響附,瀘棘歸心。因作生日,節鎮所賀,皆貢珍奇。獨東川盧八座送一歌姬,未當破瓜之年,亦以‘玉簫’為號。觀之,乃真姜氏之玉簫也,而中指有玉環隱出,不異留別之玉環也。”
【釋義】 韋郎指韋皋。唐德宗朝,韋皋任劍南西川節度使,在蜀二十余年,封南康郡王。傳說韋皋年輕時同姜使君家侍女玉簫定情而別,七年后,玉簫未見韋皋來迎,絕食而死。韋皋借助方術得見玉簫幽靈,又十二年后,方得與轉生的玉簫團聚。
【例句】 ①清香凝夜宴,借與韋郎看。(蘇軾《菩薩蠻·杭妓往蘇迓新守》303)這里用侍女玉簫借與韋皋事,同時合用韋應物任蘇州刺史賦詩有“宴寢凝清香”之句事(參見“清香凝夜宴”條),說杭妓赴蘇州迎迓是暫時的。②韋郎去也,怎忘得、玉環分付。(姜夔《長亭怨慢·予頗喜自制曲……》2181)這里用韋皋與玉簫分別事,敘寫自己同戀人告別時表白深情相約后會的情景。③怨屏夢,應到舊韋郎。(黃鑄《小重山》[涼入秋檐雨意長]2958)這里以“韋郎”喻指女主人公夢中思念的郎君。
上一篇:宋詞典故《非煙》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宋詞典故《風雨對床》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