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九鼎
【出典】 《戰國策》卷一《東周策》:“顏率曰:‘……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萬人挽之,九九八十一萬人,士卒師徒,器械被具,所以備者稱此。’”《史記》卷七六《平原君列傳》:“平原君……歸至于趙,曰:‘……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于九鼎大呂。’”唐·司馬貞《史記索引》:“九鼎大呂,國之寶器。言毛遂至楚,使趙重于九鼎大呂,言為天下所重也。”
【釋義】 九鼎是國家的寶器,據說一鼎即需九萬人挽之。春秋時人曾用九鼎比喻抽象事物份量之重。后人沿用為典。
【例句】 君恩九鼎重,臣命一毫輕。(石孝友《水調歌頭·送張司業》2031)這里用九鼎比喻君恩之重。
上一篇:典故《九鼎》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九齡》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