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筆意圖
現代·陳子奮作
紙本設色
縱五七.五厘米
橫三八.五厘米
藏中國美術館
“來往千古,戛戛獨造”,是徐悲鴻先生生前給陳子奮的藝術評價。陳子奮的國畫、金石、書法,尤其是白描花鳥有獨到的功力。“陳子奮的線條既不是顧愷之,也不是李龍眠式的,而是含有顧愷之、李龍眠的精華而獨樹一幟,成其所謂陳子奮的白描。”俞劍華先生又贊嘆說:“吳昌碩用金石書法作寫意花卉,陳先生用金石書法作白描花卉,真可謂春蘭秋菊,異曲同工。”(《陳子奮白描花卉冊》序文)。1920年以后以賣畫刻印為生的陳子奮仍長期致力于陳老蓮和任伯年繪畫風格的研究探索,他既注重寫生,又吸取前代杰出畫家之長,上追唐宋,發展了白描勾勒畫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在陳子奮的作品里蘊藏著濃厚的現實主義精神和造詣深湛的藝術技巧。《宋人筆意圖》繪制數枝玉玲瓏透過碎石列陣而綻開,筆致清逸,淡格雅調,使之成為畫面視覺中心。其石古趣盎然,筆力挺拔,以為映襯。在花石勾勒處,有筆有墨;在畫的章法經營上,有情有趣。這些都可見作者的功力。陳子奮雙鉤花卉允稱絕詣。
陳子奮以宋人筆意為題。我們不妨先來了解一下“古不及今”的兩宋花鳥:這一時期花鳥畫的藝術作風,大體上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工筆重彩的畫風,以黃筌父子為代表的“院體”;另一種是水墨寫意的畫風,以徐熙為先導。陳子奮選取工筆重彩的畫風,取其形不取其色,加上他篆刻的高卓成就,所以其所繪白描線條工整,筆力遒勁。
宋人筆意圖
精簡,歷來是我國傳統繪畫的重要準則。劉勰云:“以少總多。”司空圖說:“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詩經》三百篇,茂陵霍去病墓石刻,傳統戲劇的寫意虛擬手法,都是最有代表性的范例。中國畫也不例外,所謂“惜墨如金”,“筆愈少而情愈真”,“形跡愈簡而意蘊愈深”等論點皆為舍繁求簡之意。工筆花卉雖以嚴謹工致見長,但真正優秀的作品也總是符合這個審美準則的。我們把顧愷之《女史箴圖》中的馮媛擋熊一段和清代畫家王玉樵所畫的同一題材的作品進行比較,就不難看出,后者的人物畫得細致周全,比例合度,背景也畫得充實精到,但缺乏深度,僅僅表現了故事的情節而已;而顧愷之的馮媛擋熊圖卻形簡意賅,意味無窮。陳子奮的白描花卉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不特取其形似,直與花傳神者也。頗有體格精微,筆下妄無,緊勁聯綿,循環超忽,調格逸易之感。當代罕有匹敵者。
上一篇:《鑼鼓響圖、納涼圖》原圖影印與賞析
下一篇:《棲止圖》原圖影印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