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鷹圖
現代·高劍父作
紙本設色
縱一六七.五厘米
橫七八.五厘米
藏廣州美術館
這是高劍父較為早期的一幅別具一格的精心之作,約作于20世紀初。說它是高氏較為早期所作,其依據是筆墨和設色的風格兼工帶寫,尤其紅楓葉的設色明顯運用了取之居廉的撞水技巧,但還未見高氏后來的創新面貌。說它別具一格,是因為鷹為猛禽,一般畫家畫鷹總表現其威猛凌云的一面,或振翅欲搏擊,或兀立悍目而視,而這幅畫中高劍父筆下的老鷹,卻是羽翼秀美,氣色雍容,這在鷹圖中應為鮮見。
秋鷹圖
高劍父表現的是老鷹的背側影。從形態神情來看,應是它在空中翱翔后突然停落樹干,由于飛落的速度太快,致使收攏的雙翼微微上聳,頭、頸和身體略向前俯沖。畫家那么細致生動地表現了這只鷹的一身美羽,竟還把它剛飛落因而剎那間出現的一種寧和的感覺也表現出來了。為了全力營造這一寧和的情調,題款雖稱畫中的楓樹干為槎椏,但他卻仍將那樹干畫得柔和虛靈;而那簇簇的紅楓葉,畫家則通過勾勒葉脈和運用撞水法的設色,使之有一種明滅鮮亮透明的美感。就這樣,雖為猛禽題材,但高劍父卻營造了一種清新寧和乃至溫馨的情調,頗見出人意外。
這幅畫還有令人驚異之處,是落款與畫面的互為映襯。畫面的用筆相當工致,尤其老鷹的細致勾描和楓葉的勾筋,下筆可說一絲不茍,而其落款卻是隨意揮灑的草書。按一般規律總是工畫配工書,而此圖卻反常合道,奧妙在于其草書雖下筆倚側,充滿張力,但內在氣格也是寧靜的,它與畫的筆跡是底氣相通的。
高劍父對中國畫的探索,主要在于傳統技法與現實情景的契合,使他的畫產生了意外的鮮味。這幅《秋鷹圖》,便可使人領略到他畫中的那種鮮味。雖然徐悲鴻也曾評高氏畫“其味太鮮,不可多食”,但不少廣東畫家卻由此擁戴他,他遂也成為嶺南開派的大家。
上一篇:《壽梅圖》原圖影印與賞析
下一篇:《采藥圖》原圖影印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