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二仙圖
近代·王震作
紙本淺設色
縱一五○厘米
橫八○厘米
和合二仙圖
20世紀二三十年代,海上畫壇有一位身份特殊的書畫家,年甫而立,即躋身大實業家之列。辛亥革命起,曾入同盟會,參與攻克江南制造局之役,還參加過討伐袁世凱的正義斗爭。他姓王,名震,字一亭,號白龍山人,浙江吳興(今湖州)人。甲寅(1914)秋,吳昌碩移家滬上,始和王震締交,亦師亦友,漸成莫逆。在昌碩撰書的《白龍山人小傳》中寫道:“(王震)幼即岐嶷異常,性蘊藉,人與之接談若有夙慧者……書醇穆雄勃酷類平原(顏真卿),畫則山水花木郁勃有奇氣,更喜作佛像,信筆莊嚴,即呈和藹之狀,寫十六應真,種種故實,及釋迦成道出山諸相,慈悲六道神而明之,雖吾家道子再世,亦當合十贊嘆,是蓋具有夙根,印于心而現于一指禪也。”《和合二仙圖》是王震五十八歲時的精心之作。
“和合”,是古代民間傳說中象征男女相愛的神仙,可畫中出現的“和合”總是兩個笑呵呵的胖小子,蓬著頭,赤著腳,一持荷花,一捧圓盒,取“和諧合好”的口彩,民間喜慶婚事往往張掛和合圖像。《西湖游覽志余》上寫道:“宋時杭城以臘月祀萬回哥哥,其像蓬頭笑面,身著綠衣,左手擎鼓,右手執棒,云是和合之神,祀之可使人在萬里外亦能回來,故曰萬回。”原為一神,后來迎合民間需求,衍為二神,俗叫“和合神仙”。
《和合二仙圖》中的二仙,蓬頭,赤足,體碩,耳大,嘴闊,一捧盒,一懸葫蘆,寬袖大袍,前者面略后側,若有細語,后者上抬左手,若在回話。作者運筆半寫意,面龐勾勒用鐵線描,較細謹,寫衣褶線條大筆運轉,流暢痛快,悉出中鋒,枯濕筆隨意馳,輕重自然相宜,筆無妄下。格近元人顏輝,沉著勁利,有“八面生意”之效,也有揚州八怪中閩人黃慎揮毫縱橫、氣象雄偉之格,因得有缶廬金石鏗鏘之意氣,避去了癭瓢子(黃慎)之獷厲。和合、鐵拐、布袋和尚等一路神仙,咸為久蕩江湖、浪跡天下之群,以跌宕縱放之半寫意筆墨描繪之,頗相宜也,蓋氣質實有相契之妙。圖上有題:“修福修慧,成佛成仙,張公百忍,和合萬年。”白龍山人好吟詠,以禪機為詩機。吳昌碩講他:“欲以一身為十方供奉,此豈尋常耽禪悅者所能企及也耶?”頗可加深我們對王一亭作道釋畫的理解。
上一篇:《擬黃一峰溪居圖》原圖影印與賞析
下一篇:《秋荷圖》原圖影印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