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燕文貴山水圖
明·戴進作
紙本水墨
縱九八.二厘米
橫四五.八厘米
藏上海博物館
中國繪畫史上,有一種有趣的現(xiàn)象,一種風格形成,過一段時期,又為另一種風格所代替,“托古改制”,在傳統(tǒng)基礎上不斷發(fā)展。李唐開南宋一代新風,馬遠、夏圭承其衣缽,發(fā)展成削繁就簡的“水墨蒼勁”畫派。元趙孟頫借古開新上溯北宋諸派,一反南宋清一色的傳統(tǒng),又創(chuàng)導了“元四家”的藝術風貌。至明初戴進為首的“浙派”山水興起,在審美理想上又變易了元季后期的枯寂幽淡、干筆皴擦,強調書法意味的風尚,使元人大力反對過的南宋畫派,又成為畫壇的熱門。戴進作為“浙派”的大家,他的常格是繼承南宋畫派而略變其渾厚沉郁。但他并不拘于一格,這里介紹的《仿燕文貴山水》就是他自出新裁的作品。
仿燕文貴山水圖
本幅上有董其昌款識:“國朝畫史以戴文進為大家,此學燕文貴,淡蕩清空不作平日本色,更為奇絕。”故后以《仿燕文貴山水》名之。其實講仿燕氏未必確當,但題畫中點出此圖“不作平日本色”和意境締造的特點,倒是確評。
此圖以淡墨烘暈、邊皴邊染的藝術手法,表現(xiàn)了江南潤澤幽淡的自然風光。清張式《畫譚》講到“筆法既領會,墨法尤當深究,畫家用墨最吃緊事。墨法在用水,以墨為形,以水為氣,氣行,形乃活矣”。此圖正是在“以墨為彩,以水為氣”這一點上得到了發(fā)揮,可謂乃以淡墨取勝,達到了董其昌品評的“淡蕩清空”的藝術效果。畫面布局平穩(wěn),用筆內含,筆墨淡蕩,具平淡天真的韻致。僅于前景用濃墨點畫樹叢,并以此襯出茅屋數(shù)椽,與右側溪水小橋、點綴人物,相互照應,形成畫面的視覺中心。房舍中有高士遠眺,板橋上有士人覓句,有書童隨后,富于士大夫的生活情趣。峰巒石骨不顯,近坡皆沒骨為之,而房室、樹木皆以中鋒線條畫成。由近而遠,層層展開的空間感一直伸展于“晴欲雨,雨欲霽”的迷濛境界中。
從此圖看,戴進主要師承南宋,但與當時承其畫風而趨向風格單一化的李在、王諤、吳偉、張路、蔣嵩等不同。戴進除師法南宋四家外,還涉及關仝、董源、范寬、米芾、趙伯駒、高克恭、趙孟頫等。明王世貞講他“山水源出郭熙、李唐、馬遠、夏圭,而妙處多自發(fā)之”(《明畫錄》卷二)。戴進“托古就新”、不拘一格的藝術創(chuàng)造,“兼法諸家”的風格特點,可以此圖印證。
本幅上自款“錢唐戴進寫奉用言老師清供”,鈐兩印。
上一篇:《鐘馗夜游圖》原圖影印與賞析
下一篇:《戛玉秋聲圖》原圖影印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