嘔心瀝血
閱讀提示
釋義:比喻用盡心思。嘔:吐。瀝:滴。
出處:《新唐書》卷二百三《文藝列傳下·李賀》:“母使婢探囊中,見所書多,即怒曰:‘是兒要嘔出心乃已耳。’”又,韓愈《歸彭城》載:“刳(kū)肝以為紙,瀝血以書辭。”
天賦極好又勤奮努力的李賀
我國唐代著名詩人李賀,人稱“鬼才”“詩鬼”。他的天賦極好,七歲就寫得一手好詩文。
李賀注重到生活中去挖掘素材。他年紀(jì)稍長的時候,白天騎驢外出游覽,一想到好的詩句,便立即寫下來裝進(jìn)口袋。每次回到家時,不先去吃飯,而是先把白天寫的草稿取出來,及時修改、整理,謄寫清楚,有時要忙到深夜。
李賀天天如此堅持不懈,他母親心疼而又惱怒地說:“是兒要嘔出心乃已耳!”意思是說:這孩子真是非要把心嘔出來才肯罷休啊!李賀的忘年交韓愈也在《歸彭城》中贊頌李賀:“刳肝以為紙,瀝血以書辭。”意思是說:挖出心肝當(dāng)作紙,滴出血來寫好詩。
李賀的母親說他“嘔心”,韓愈譽(yù)他“瀝血”,后世依此便組成了“嘔心瀝血”這個成語,用來比喻做事或為文極度勞心苦思。
知識小窗
近義詞:費盡心血、煞費苦心、挖空心思、殫精竭慮。
反義詞:粗制濫造、敷衍塞責(zé)、敷衍了事。
造句:老師為了我們嘔心瀝血,現(xiàn)在他住院了,我們可得去看看他。
成語接龍
嘔心瀝血→血氣方剛→剛愎自用→用心良苦→苦盡甘來→來之不易→易子而食→食肉寢皮→皮開肉綻
上一篇:成語《同舟共濟(jì)》釋義|出處|近義詞|反義詞|造句|成語接龍
下一篇:成語《四面楚歌》釋義|出處|近義詞|反義詞|造句|成語接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