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宋)司馬光《資治通鑒》。
【釋義】比喻人嘴甜心毒、一陰一險狡詐。
【歷史典故】
李林甫是唐玄宗時的兵部尚書兼中書令。他能書善畫,但品德低下,忌才害能。凡才能比他強、聲望比他高的人,權勢地位和他差不多的人,他都不擇手段地給予排斥打擊。對唐玄宗,他諂媚奉承,竭力討好其一寵一信的妃嬪以及心腹,取得她們的歡心和支持。李林甫總是露出一副和藹可親的樣子,但實際上,他一性一格一陰一險狡猾,常常暗中害人。有一次,他裝作誠懇的樣子對同僚李適之說:“華山出產大量黃金,如果能夠開采出來,就可大大增加國家的財富。”
李適之連忙跑去建議玄宗快點開采。玄宗把李林甫找來商議,李林甫卻說:“華山是帝王‘風水’集中的地方?別人勸您開采,恐怕是不懷好意。”玄宗相信了他的話,認為他真是一位忠君一愛一國的臣子,反而逐漸疏遠了李適之。日子久了,大家就發現了他這種偽善,于是在背地里說他“口蜜腹劍”。即口上甜甜蜜蜜,心中利劍害人。
【成長心語】
知人知面要知心,這是識人學上的一個基本定律。只有在知人知面而且知心的情況下,才能決定是否與其一交一往。特別是那些工于心計、居心叵測的人,,常常大一奸一似忠,令人難辨真偽。在待人處世中,對于那些貌似忠厚的人,一定要多加防備,尤其在與小人一交一往的時候,不要輕易相信他們,要防備他們蜜言里的劍、笑容背后的刀。
上一篇:厲兵秣馬的歷史典故,厲兵秣馬的典故故事
下一篇:司馬遷受辱寫《史記》的歷史典故,司馬遷受辱寫《史記》的典故故事